第 35 章(1 / 2)

李舒杓考中县试的事情,第二日便在村中传开了。

即便是盛世年间,村中不少人家都会将家中的孩子送去读书,可真正参加科举考试的却并不多。

大部分送孩子读书,还是为了能在县城某个好差事,毕竟参加科举考试所需的银钱,是大部分人家都承担不起的。

虽说读书参加科举考试的人并不多,但也不能说没有。

李舒杓考中县试之所以被村中人关注,无非是他的年龄,都已弱冠之年了还想着要去参加科举考试,如何能同县城书院那些才舞勺之年的男子相比。

旁人一看便知他注定是考不中的,别人五岁出口成诗,六岁文章倒背如流,刚到舞勺之年便考取县试,有些甚至髫龀就已经考中了县试,这如何是他李舒杓能比得了的。

杨秋雀花大把的银钱让他相公参加科举考试,就如同将银钱丢入大海一般,让旁人看的格外心疼。

“要心疼也是人家心疼,同你们有何关系,说的仿若这些钱是给你们的一般。”

长期坐在石磨旁缝补衣物的吕秋花,突然开口打断一旁几人义愤填膺的斥责。

旁边几人纷纷转头看向他:“我们只是替李秀才心疼罢了,让自己儿子迎娶了这般败家的儿媳,他若是双腿能行,此时能让那儿媳这般将钱丢出去?”

吕秋花噗嗤一声大笑出来:“李秀才,那可是考中秀才之人,你当他的想法同你们这般乡野村夫一般短视?”

“怎就短视了?我说的有何不对?李舒杓都多大了,还想着参加科举,将那么些银钱供给一个没希望的,不如供给其他人。”邓菊月狠狠地瞪着吕秋花。

吕秋花真不知她心里想些什么:“供给他人?谁?您可别说是您家那个孙子?”

邓菊月冷哼一声:“是又如何,都是一家人,我那孙子自小就聪明,考中了都是一家人,如何又能亏待了他们。”

吕秋花哂笑着没再开口说一句话。

这样的想法,不止吕秋花这般想,杨家那边有些同族之人也有不少同样想法之人。

不过这些想法,目前杨秋雀同李舒杓两人是不清楚的。

“娘子,今日的猪肉已经全部售卖,爹爹和阿哥我也让他们先回家了。”李舒杓收拾着杂乱的院子,抬头看着杨秋雀从后院走来。

杨秋雀点头:“后院我也都收拾妥当了,银钱给爹爹他们了吧?”

李舒杓点头:“给了,娘子交代的,我如何能不给。”

杨秋雀含笑,上前帮李舒杓一同收拾院子:“剩下的银钱我拿出一些家中用,剩下的那些相公你收着读书用,莫要省着花,别家有的,我家相公也得有。”

李舒杓拉住杨秋雀的手:“银钱娘子收着,我需多少问娘子要便可。”

杨秋雀摇头表示不愿意:“相公你日后要去县城读书,银钱都在我身上,你若要急需用钱要如何?反正家中留下的银钱也够我同爹用,剩下的银钱你便拿着吧。”

李舒杓推辞不下,便点头答应了,侧头在杨秋雀没反应过来之时在她脸上印上一吻。

杨秋雀脸红着跑回屋内,本在屋内喝茶的李松欲见状还以为发生何事了。

“屋外是发生何事……”

话还未说完,他看到了自家儿媳脸上的红晕,连忙闭嘴继续低头看书。

家中这两个孩子,真是越来越放肆了。

家中同县城各家供应猪肉的生意,慢慢稳定下来,李舒杓也终于收拾衣物准备出发去县城读书了。

宪安书院是县城内最大的书院,今年有不少通过县试之人,书院门口站了不少前来书院读书之人。

杨秋雀帮忙背着包袱,李舒杓背着自己的书箱。

“娘子累不累?”李舒杓转头询问着杨秋雀。

“我不累,你才是,累了吧?”杨秋雀皱眉看着李舒杓身后的书箱,里面装满了各类书,本想着她来背的,可相公说什么不愿。

“不累,”李舒杓衣袖下拉住杨秋雀的手:“娘子,我如今已经很有力气了,莫要再那般操心了。”

杨秋雀叹气,相公瘦弱时,她想的是要将他养的壮硕一些,如今确实比以往壮实了不少,可她照顾相公的乐趣却也少了很多。

宪安书院建在县城凌乙山半山腰,而山顶是一座道观,据说书院还有一处是专门供道观之人读书使用的。

山脚不少马车停在道路两旁,从马车上下来的没有一个不是富贵人家的孩子,基本都是被人簇拥着下来的。

那些普通人家的孩子,见到这些人都躲的远远的,深怕招惹上这些富家的少爷们。

杨秋雀也拉着李舒杓站在距离马车不远处,看着马车上的人被簇拥下来后,这才绕开马车上山去。

“相公,日后在书院离这些人远一些,别让他们欺负于你。”

李舒杓疑惑的看向自家娘子:“娘子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