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定(1 / 2)

晚食赵婉与云舒是在小书房中用的,就着一室明亮的烛火,两人挥退了下人,一边用饭一边兴致勃勃地商议着,这学院,究竟该如何办。

“我觉着,这学生,还需多从各县的乡与村中招,只要家中还吃的起一口饭,不必靠着儿女每日下地,那便有机会将他们争取下来。”赵婉道。

“甚有道理,届时可以总督之名,使小吏们沿乡宣之。”云舒点头赞同。

“至于银钱方面,我也不全然需你支出,我院中既免费入学,那每日花费一堂课的时辰进行劳作,种些瓜菜,想必是不难。不知你那校场边上,有无合适的田地可租赁?”赵婉用帕子擦了嘴,询问对面饮茶的云舒。

云舒笑道:“银钱不是问题,这乃一州一关之大事,咱们既花了力气,那必要的花费,便可从州府银库中出,此事无需担心,我会亲自与秦卢谈。

至于田地,何必租赁,那老校场周边,向来无人居住,是以周边土地,亦为官有,如今划给学院,也算是正当。不过那周边虽平坦,但荒得紧,要清理出来,娘子可要出大力了。”

“无妨,”赵婉弯着眼睛,丝毫不惧,“正好便作为实验田,种土豆罢。”

“娘子这是绕着弯儿催我土豆之事?”

“夫君知道便好。”

两人于烛火中相视而笑,接着便又开始继续商讨其中细节。直至夜深,下人轻声提醒两人天色已晚,方匆忙洗漱了睡了。

第二日,赵婉早早便将几位嫂嫂邀到一起,一边饮茶吃糕点,一边提起开学院的设想。

果不其然,几位嫂嫂一听,立刻便表露出了浓厚的兴致。

赵婉心想,大抵搞事什么的,是人人都喜欢的吧。就像叠积木一样,将积木从零开始堆,过程总归是令人高兴的。而叠成之后的成就感,更是让人生出长久的愉悦。

“这事若是做成了,不仅对咱们云家军很是有益,对那些因家境而不曾有个一技之长的贫寒子弟们,亦是天大的好事啊。”三嫂说道。

大嫂亦道:“可不是!你要做便做,咱们皆全力支持,嫂嫂们虽无甚才能,但只要用得上我们的,尽管开口。”

赵婉得了这话,也放心了下来,她与嫂嫂们向来关系十分亲近,便想着,多与她们商议,三个臭皮匠,还赛过诸葛亮呢。在组建学院一事上,闷声不能干大事,群里群策才靠谱。

几人凑在一道儿仔细商议,果然又摸出了些好办法来。

比如二嫂便提议,此等慈善之事,完全可以拉上临州府官、副官们的夫人们,或汇集些银钱,或借些人力,想来都不是什么难事。

毕竟,能得名声之事,这些官家娘子们,可是向来都很是乐意的。如今赵婉这总督夫人,可谓是炙手可热,能有机会亲近她,众娘子们巴不得呢。

赵婉笑嘻嘻地朝二嫂竖起拇指,对此法极是赞同。

是她忽略了这一点,只想到自个儿自给自足,未曾想到,还有外力可用。何止是这些夫人娘子们,若要集资,那些豪绅富商们手头的银子,岂不是更多?

学院之事,功在千秋。只要戴了个学堂的帽子,便已经居于高位,引众人追捧。

届时,给捐资最高的富商们,弄个名誉院长之类的名头,想来这些人便更加趋之若鹜了。

商议至此,四位娘子皆拊掌认可,接下来,便商量着如何聚集起这些官家、商家的夫人,如何措辞吸引众人将精力投入到这上面来,那学院该如何修补、如何设置。

赵婉仗着后世的些许经验,偶尔冒出一两个巧思,皆让众人惊叹不已。

府内的娘子们开头脑风暴大会开得如火如荼,而云舒那边的事,亦进行得很是稳妥。

如今商队已经启程,他们带着使命,随其他商队一般,绕一截远路,不与高兹人碰面,再经几个小国,便到达目的地薛栏国。若是胜利的话,来回不到两月,回来正好赶上土豆的种植期。

而眼下摆在云舒面前最严重的问题,却是边军营的粮饷。朝廷如今对御沙关不闻不问,作为同一总督监管、挨得最近的临州,已经借粮了好几次。

就在云家人到来之前,高老将军还在向秦卢哭穷借饷,然临州自身本也不丰裕,哪能次次都借。

不来则以,来了,这困难,便落在了云舒身上,亟待解决。

“如今军心已十分涣散,不时便有些刺头儿跳起来闹事,各将军已经着人处理了好几批,然,再不解决此问题,恐怕难以收场。”

议事的营房中,周修墨苦着脸诉苦,这粮饷不到,他们处理起人来,实在也心虚,无钱无粮,谈什么令行禁止。

“那秦卢老贼,说什么无能为力,借不出银粮,老子呸,还不就是怕咱们云家军还不起,不肯借!要我说,别低声下气去求人了,不如咱们来点硬的,整他两下!”

唐曲早就看不惯秦卢那笑面虎了,他脾气本就暴躁,这段时日为了压下自己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