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 章(2 / 3)

,多多少少有些心得,动手间便更加得心应手。

说话间,几人的装备俨然已经齐齐整整了,便各自挥退下人,一溜儿地出门玩儿去了。

奉州作为近畿,离京城不过几十里,并无什么特色,热闹亦远不如京城。

尽管如此,勾栏瓦肆等地方,还是有不少百姓聚集的。不多时,几个男装的女娘便有说有笑地来到了雀儿门市。

雀儿门市作为全奉州最广阔、最热闹的商市,在宵禁之前,处处皆灯火通明,人声鼎沸。

列肆之中,既有绫锦美玉,亦有小食香摊,吆喝声、交易声,互相交织,烟火气十足。

赵婉跟着几位嫂嫂,购起有趣的玩意儿时毫不手软,不一会儿,几人便几乎空不出手来了。

“早知如此,就该带上几个仆婢了。”二嫂吐了吐舌头,颇有些后悔。

“不如雇个帮闲,将这些先送了回去罢。”大嫂出主意。

几人达成共识,略略留意了一下,便从道旁一处瓦子边上招来了个闲汉,嘱托他将物事都送到奉州官驿中去。

小玩意儿零零散散虽一大堆,但都是小物,并不难拿,那闲汉一听是送至官驿,这几位郎君又出手大方,忙高高兴兴地接了这活儿。

待闲汉离去,赵婉几人便进了前方一处专门演百戏的勾栏。

奉州的勾栏有好几座,嫂嫂们尤为喜爱那说书的,于是便选定了那正说得热闹的一出说书之地,站定在一方人略略少些的棚中。

旁人只道是几位书生出来放松放松,多数只随意瞟了一眼,便全副身心地为台上正说着的剧目轰然叫好了。

在赵婉看来,这瞧着年过半百的说书先生,口才功底着实是不错,说起书来抑扬顿挫,引人入胜。每当他稍作停顿之时,周边棚中的看客们便拍手叫好,气氛十分热烈。

原本赵婉也在沉浸式地欣赏这古代的脱口秀艺术,但听着听着,她便逐渐发现,立在旁边的几位嫂嫂面色开始不愠起来。

“怎么了大嫂?”赵婉凑近离自己最近的大嫂,悄声问道。

“这说书的,似乎是在说咱们云家军去年那场……”大嫂犹豫着说道。

“啊?”赵婉并不太知晓边关之事,即便是一年多以前那场御沙关的战役,她亦只知道大衍是打了胜仗,但她的公公,都督云锋及其副将三子云勤皆于此役中折戬,至于个中缘由,她便无从了解了。

“嗯,这人虽将故事的背景换作了前朝,又将实际的人名地名隐去,但属实是说的去年夏时那场战役……”二嫂眸中闪过一丝悲伤,转而迅速掩去,变作了愤怒。

她恨恨道:“也不知此人是何居心,消息又是从何而来,竟是不尽不实,抹黑了咱们云家军的名头!”

“瞧他说的都是些什么?云家军怯战导致敌人奔袭追击?主将决策失误造成损失巨大?父子无能方才战死于石湖林?呵,简直一派胡言!明明、明明是朝廷——”

“嘘,勿要在此多说。”大嫂打断了二嫂,示意她不可多说。

几位嫂嫂俱都是一脸怒容,她们生于边关,自小便是听着云家军的故事长大的,云家军不畏战死,能力卓绝,是高兹人的克星,亦是百姓们的守护神。

边关数万百姓,就没有不敬佩云家军、不爱戴云家军的。

谁知一家之主云锋不过才逝去短短一年多,云家军的名声,竟堕落至此,而战场上的事情,也被这不知是存心还是无心的说书人,给歪曲了个结结实实。

这怎能不让人愤懑?

毋论台下的看客们是如何议论的,台上的说书先生仍在拍着他的醒木,继续将故事给说了下去。

云家军在他口中,俨然成了光吃粮饷不办事的破烂军团,云锋在时便不是什么好边军,云锋去了,群龙无首,这云家军便更成了一盘散沙。

更可气的是,台上说得唾沫横飞,台下亦掌声连连,仿佛此人说的不是故事,而是什么绝妙仙音。

而大嫂等人的面色,则愈发的肃然起来。

赵婉亦生出了很大的不忿,她虽然来到这个大衍不久,但从以往的少数参加贵女们的宴会的经验来看,那会儿并未曾有人敢如此评判云家军。

即便是家中惯来与云家不和的小娘子,若提起云家、提起云家军,都不舍敬佩之意。无他,云家军在侯爷云锋手中以来,便是胜多败少,威名赫赫。

但此时,台上说书的是百姓,台下听书的亦是百姓,而在这些间接享受了云家军护卫的百姓中,却是在盲目地相信着这些流言,对云家军产生了如此糟糕的印象。

听着台上台下诸多置喙云家的言论,赵婉感到心中十分不适,她嫌恶地看着那说书人,拿出了万分的专注力,仔细辨别着他的话。

而与此同时,也到底还是有些百姓逐渐听出了不对劲的地方,他们带着些许犹疑,交头接耳地询问着友人,却始终也不敢大声质疑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