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 章(1 / 2)

2022年就要结束了,摆烂如我也终于出来冒泡啦。

留上一篇的时候,是确实没有时间,而这两天却是有时间什么都没写,罪过罪过。

因为这个疫情,感觉自己的生活都停滞了。回家待了有三周了,也没干什么正事。之前还有些不安,不过大概十天前,不幸喜羊羊后,就理所当然地躺在家里了。

不知道别人症状是咋样的,我们全家都是先失眠、再发烧、咳嗽,最后是感冒的症状。这三天我无比嗜睡,今晚精神终于好了些。想着再不写点什么,今年就真的没有余额了。

之前说今年很难定义,因为今年于我来讲也算新生活的起点了。不知道这种命运的安排是好是坏,所以很难感慨说“我多幸运”“我多倒霉”之类的。

自从上了大学后,感觉这几年的时间如流水般流逝,倒也不是说这几年过得有多顺遂。上大学前,更多的是身体的疲惫,睡眠严重不足;如今时间比较自由,但换来更多精神上的疲累。所以要是说哪个更累,其实很难选,不过大环境就是如此,我们这届年轻人恰巧碰上了经济下行,也没什么好抱怨的。

更何况我还没开始找工作,所以低迷的经济对于今年的我来说,影响不大。可是今年年初时,我却不是这么想的。那时候还在等考研的成绩,跟我妈关系也很僵,所以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赶紧等年过完,出去找个工作,我不想长期生活在这种低气压之下。

就这样,纠结、低落的情绪一直持续到了二月底成绩公布。查成绩那天,我手脚冰凉,因为我知道无论结果如何,我再也不可能像过去的那两年那样,一心只读圣贤书了。这样的日子就算父母想再给我创造,我也待不下去了,那种煎熬、无力,我此生不想再体验。你可以说我生在福中不知福、不识抬举,但其中的暗无天日、酸涩无助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懂。

分数……还可以,没有预期的高,但是按照往常的惯例是可以进复试的,当晚我和我妈出门吃了烤肉,心情还行。此时,我还没意识到接下来的两个月,即将开启了漫长、焦心的调剂之路。Drama的事一件接着一件,比如国家线上调了十几分,比如第一志愿的学校因为一分之差,我连复试的机会都没有。

那一段时间,我的通讯录里有很多各大高校招生办老师的电话,调剂系统正式打开之前,得问问人家要不要我,有没有进复试的希望。主要集中在b区,也就是甘肃、云南、西藏、新疆等地。奈何考研实在是件火爆的事,b区的分数线自然也是水涨船高。我拿着自己可怜的分数到处咨询,逐渐地意识到上全日制是完全无望的。

哦对了,我们这个专业这一年也是迎来了报考人数的高峰,从一个冷门专业一跃成为可以和翻硕、新闻传媒、金融等齐名的高度(指报考人数)。所以调剂分数也被提上了很高,国家线宛如摆设,唯一有点作用的就是卡英语成绩吧。

我的心态由此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由一开始的,觉得一志愿上不了调剂大概可以上,到后来的逐渐一直到无学可上是极其有可能的。这期间不知道在小破站发了多少牢骚。因为没有人认识我,所以我可以在上面畅所欲言。现在翻看那时候的动态,仍然能深切体会当时的绝望与无奈。

期间,我还得了湿疹,每天身上奇痒无比,医生说是免疫功能下降。那段时间我的大姨妈也不省心,滴滴答答地流,一直不走……身体和心理的折磨让人down到底。

今年调剂系统开放的比以往都要晚,所以这使得拉锯战的时间延长了不少。等到真正系统开放的时候,那天我投了几个学校,穿梭在各大调剂群里,看着大家或被接受、或被拒绝、或被无视,我自然无法把自己当成一个看客,根据大家的情况,再回过头分析自己的。群里其实也就热闹了那么几天,因为这种事不需要太长的时间,大家就可以得出一个差不多的分数线,知道自己是继续坚守还是放弃。

系统开放后,我只有一个志愿填了全日制,别的都是非全日制。我现在上的学校,是第一个给我机会的学校。当时三十多个人,一起竞争不到十个名额。我的初试成绩排在倒数。后来又有一个更加不错的学校给了我机会。只可惜,初试成绩低,复试的表现也不足以让我逆袭,所以我都没能上。

再到后来,我开始填报港澳台的学校,具体就不说了,只能说考研的初试成绩不是一点用处都没有。最后,很幸运地是被录取了,其中的面试过程是我最relax的一次。但我没去……不知道以后会不会后悔,最起码现在没有。可是想想录取的那个学校是全日制,而如今非全还是这么不被认可,所以很难说以后会不会抱怨今年上半年的选择。

最后,如大家所见,来了现在这个学校。是我小时候从来不敢想的学校。还算有点运气,虽然没靠自己调剂上,但是我赶上了扩招。当然,期间少不了等待、焦虑,直到系统快关闭,才迎来了补录通知的消息,期间还发生了一些不太愉快的插曲,以为差点没学上了。不过这就不提了,结果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