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神弃神(2 / 2)

燕归待君来 惊笛 1581 字 2023-05-26

舒了一口气:“走吧。”

然另一侧的燕清安与师胧卿倒是在商铺前挑挑拣拣了许久,商贩见二人打扮不似寻常布衣百姓,连说话都免不了亲热些:“二位可有喜欢的玩意儿?这些玉石珠宝,虽比不上宝缘坊贵重,但胜在做工精巧。您瞧瞧这胭脂盒,这上边的红玉可不多见……”

燕清安对玉器不感兴趣,含笑敷衍应下,便把目光转向了铺子的边角落里,不同于摆在摊面上的首饰妆品,无人问津的边边角角整齐地摆放着一排排面具。

商贩注意到燕清安的注视,连忙解释着:“诶哟,姑娘真是独具慧眼,我家祖上曾是打造假面的世家,只是大临早已经不兴戴假面了,这些面具也日渐搁置,我也不再传承祖上手艺了。您瞧见的那些假面,是我父亲闲来做着玩的。”

她随手拿起一张面具,面具之上浓烈的色彩极尽妍丽,描绘出额纹、面饰与艳唇,她反反复复翻转手中的面具,感叹道:“我记得大临开国之时,傩祭兴盛于世,每每祭祀之时,巫者便会头戴假面为国祈福,乞求获得神明护佑。先人敬畏神灵,往往会绘制生灵与妖魔的形态于面具上,以示驱鬼降魔,求雨逐疫之愿。只可惜……”

只可惜,随着大临百年间的发展,内境引入了许多异域文化,加上潜移默化的教化,许多百姓已经不再相信巫者是神的化身,古时约定俗成的祭祀礼仪也渐渐被人们淡忘,但这并不意味着祭祀文化完全消失,除了一些盛典,帝王社稷亦或是行军阵前都会举行祭天大典,更有甚者,一些皇亲贵族也会为了凸显己身血脉尊崇而拜祭天地神灵。

君主祭天神地支,诸侯祭山川,庶民祭先祖和灶神。

燕清安曾在芳书阁目睹过百年前大临首位祝史祭神图,斑驳的画卷因年岁而隐隐泛黄,但画中女子的衣袂翩飞,头顶盛冠,容颜虽被面具掩盖,却是那样绝代风华。

后世没有留下她的名字,那副画卷被誉为“玄鸟献神图”,只因她的面具上篆刻着玄鸟的浮雕。

尽管如今祝史地位并不复开国之盛,但人们对神明的敬畏依旧留存在心,定天阁的影响力也依旧不容小觑。

可承载着祭典昔日辉煌的面具与冠同那位祝史的名字一起逐渐泯灭,人们谈及各色各样的面具时,已经再难将其与巫者联系起来了。

燕清安思及此处,难免有些唏嘘,正要放下手中的面具,却听得萧允贞惊呼叹道:“阿燕,你瞧这个,你瞧它像什么?”

她闻声寻去,只见萧允贞手里握着一张浮雕面具,这只面具也显得格外与众不同,细腻绵长的金纹向两眼外蔓延勾勒,宛如鸟儿长长的羽毛,而面具顶部呈尖锥状,奇异似鸟冠,在脸中间的部位有些怪异,因为这脸的形状不若人脸圆润,却有着与人一模一样的五官轮廓。

她想到了那画中的百年前的女子。

商贩双眼冒金光:“这位小公子眼光真不错,这张面具上的图案,是我父亲照着神徽绘制的。”

旧时祭祀的器具几多,其中便囊括璧、琮、圭、璋、璜、琥这六种玉器,黄琮作为礼地神器,其外圆内方的独特造型也寓意着天圆地方,人神合一,而神徽纹便是黄琮的主要纹饰。

燕清安定睛观察一会儿,不确定道:“是玄鸟?”

“不错,我父亲钟爱玄鸟献神的传闻,故照着神徽纹,临摹玄鸟的羽翼纹路进行了改良,才有了这副面具……”

若正如商贩所说,家中祖上若果真曾有这样的好手艺,相必对祭祀一事也如数家珍。然而手中面具精妙绝伦,古老而又静谧的腾纹隐约揭开数百年内民间流传的对巫祝的秘闻,似乎也暗示着商贩口中的事实。

她鬼使神差地将面具戴上,转头望向萧允贞:“你觉得我戴上合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