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韵事刘邦(1 / 3)

“好小子,干的漂亮!”

蒙恬激动之余,用力拍了拍章邯的后背。

章邯的身子被拍的微微向前趔趄了一步,他挠了挠头,笑容中有几分羞赧。

【齐王田儋战死后,他的堂弟田荣收编了田儋的余部一路逃至东阿城,而魏王魏咎的弟弟魏豹也逃到了东阿,两个失去哥哥的“可怜孩子”在东阿城汇聚了。

得知这一消息后,章邯迅速率领秦军包围了东阿城。

项梁得知东阿城的情况后,决定前去支援,各位道友可能对项梁这个名字不太熟悉,但相信大家都听过他侄子的大名,没错,他侄子就是那个“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章邯马上就要遇到他一生中的克星了。】

吴中。

“力拔山兮气盖世!说的真好,神女是在说我呢,叔父。”

少年兴奋地对着身边的长者高声道。

但项梁却并没有露出少年想象中开心的表情,反而是一副眉头紧锁的模样。

项羽疑惑问道:“叔父,神女在夸赞孩儿呢,您不开心吗?”

项梁叹了口气,可着,你只听自己爱听的话,人家后面说的话,你是一个字都不入耳啊!

项梁掩去眼底的担忧,他悠悠看了侄儿一眼:“神女说你是章邯的克星!”

项羽却不以为意,他昂起头,朗声道:“叔父,孩儿早说了,孩儿定当成为始皇帝那样的人物,神女都说我是章邯的克星。”

项梁眸中闪过一抹失望的神色,他厉声喝道:“羽儿,住口!”

项羽不懂叔父为何这样生气,他拧眉问:“叔父,孩儿说错了吗?”

项梁恨铁不成钢,“你啊!你,那神女说你是章邯的克星,章邯是大秦的将军,你既是章邯的克星,就是站在大秦的对立面,想来咱爷俩日后必定是趁着天下大乱造反了,你还不明白吗?神女今日这么一说,就意味着咱们爷俩是反贼了。”

项羽这时才反应过来,他忙急声问道:“叔父,我们该如何是好?”

项梁在吴中经营多年,培养了大批自己的私人势力,他严格要求宗族子弟,让他们习武、练剑,就是为了有一天能够灭掉大秦。

现如今,神女提到了他和侄子,始皇帝必然会想起南公说的那句: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

以他现在在吴中的名望,始皇帝只要稍微派人一查,就能把他这么多年来辛苦经营的势力一网打尽,现如今之际,唯有舍弃吴中,暗中积蓄,以图后望。

做好决定后,项梁迅速吩咐侍从召集项家子弟,他要舍弃吴中,向西南发展,南方多高山,便于藏匿。

项梁、项羽?始皇帝屈指轻叩书案,他双眉微蹙,似是回忆到了什么,眸中酝酿着戾气。

昔年灭楚时,李信率十五万大军却不敌项燕,王翦非要六十万大军才肯出征,嬴政怕王翦拥兵自重,但不派王翦去的话,满朝武将还真没有一个能打的过项燕的,嬴政把王贲控制在咸阳城中,才放心让王翦率大军出征。

大秦一向是妇女种地,男人从军,打持久战是大秦的强项,王翦营垒拖垮楚军,令楚国军心大乱,一举攻破项燕阵营。

后来王翦虏了楚王负刍,剿灭项燕残部,逼得项燕自刎,项燕在楚国百姓心中威望极高,大秦虏了他们的王,又逼得项燕自刎,楚人自此恨极了大秦。

始皇帝也听过“楚虽三户,忘秦必楚”的传说,但六国余孽诅咒他的人多了去了,他难道要一一杀了这些人吗?

【项梁率领项羽、刘邦等北上攻打秦军,大汉高祖刘邦此时正式登上历史的舞台。

提到汉高祖刘邦就不得不说一下他的发家史了。

刘邦是农户出身,他的父亲刘太公长于理财置业,数年间置办了不少家财,在丰邑也算得上是家境殷实,有头有脸的人物。

刘太公有四个儿子,刘邦排行第三,又称刘季。

大儿子刘伯是个踏实肯干的人,也最得刘太公喜爱,但刘伯死的早,只留下一个儿子,名唤刘信。

刘邦年轻的时候不正混,经常领一群酒肉朋友到大嫂家蹭饭,次数多了,刘家大嫂难免心烦。

刘家大嫂一个寡妇,除了要照顾幼儿,操持家务,还要管刘邦和他朋友吃饭,这人多事杂的,搁谁谁都会心烦。

有一天,当刘邦又领着他那群朋友到大嫂家吃喝,刘邦刚领着朋友到了院门口,却听见大嫂院中传出洗锅刷碗的声音。

人家都刷碗了,这一群朋友就算脸皮再厚,也不可能进去吃饭了,于是大家纷纷不欢而散。

刘邦很是扫兴,他进屋一瞧,却发现锅中尚有饭菜,这才明白过来,原来大嫂刚才是故意做出刷碗的样子给他们看的,经此一事,刘邦便怨上了大嫂,觉得大嫂落了自己的面子,不再和大嫂家往来。

后来,直到刘邦做了皇帝,对自己的兄弟亲戚封王封侯时,却独独落下了大嫂家的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