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之夜(2)(1 / 3)

台风眼 聆酒 2286 字 11个月前

第一次在他去领奖的时候帮他拿相机可以说是小恩小惠,但第二次在台风来临前夕让那本笔记本干干净净地回到他手里对他来说是天大的恩情。无论如何,他都得报答。

为了不放过任何一个姜杳需要帮忙的时候,然后报答她,花了一段时间调整好自己的心情后,他开始关注姜杳。

他们的座位时常会换,但他们之间隔得总不算近,他的目光总要穿过很多的人头才能看到她。在此期间,他的眼睛拍下了无数关于姜杳的慢镜头,关于姜杳这个人,也在这个过程中在他的印象里慢慢具象化。

在他的世界里,她从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名字,逐渐变成了一个鲜活的人。

她独立,她强大。

她的成绩很好,稳坐年纪前三。每次成绩出来,总有人羡慕她的成绩,夸她真是厉害。

她确实厉害。

不过最厉害的点并不在于她的成绩有多好,而在于她每次成绩分数的微小差别。

一直以来,很少有人会注意到学霸的进步,因为在他们的眼中,那已经是公认的学霸,已经站在了顶峰,从六百九十九分到七百分,或许会有人注意到这微小的进步,并进行夸赞,但如果是七百零一分进步到七百零二分,在别人眼中就会是一样的。姜杳每次的进步也是一样,很少有人会发现她每次在数学成绩上的微小进步。

她不是一个偏科的人,但她还是有不擅长的地方。

那时候,他是数学课代表,每次考完试的数学试卷都会由他发给每个人,所以他拿到过很多次她的数学试卷。他是看着她的数学成绩一次又一次涨上去的。虽然那几分对她的总分没有多大作用,对排名影响也不大,对她是否能够考上心仪的学校更加没有影响,但对她来说应该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

也是出于对她的关注,他才会注意到她数学成绩的上升幅度,他在一次发卷时看了一眼她的试卷,也由此得知多出来的分是最后一道大题的答案分。

倒不是计算能力差,毕竟数学试卷上总有大量需要计算的地方,计算能力查的人很难考出那么高的分。她应该是计算比较慢,而考试的时间有限,所以最后一个大题的最后一个小题列完了式子,却没有多余的时间去算出来。

发现了这一点后,他也注意多了更多的细节。比如,大家平时为了节约时间,为了方便,不管计算的复不复杂,都习惯用计算机,但姜杳不是,偶尔有几次都已经拿起了计算机,按了一两个按键,她的动作就会停下,又把计算机塞回抽屉,拿出草稿纸开始算。

路过她课桌时,他曾瞥过那本草稿纸一眼,上面密密麻麻的,全是计算的列式。

一开始,姜杳总会列好所有对的式子,空着所有答案。可后来,她没再让最后一道大题因为没时间算出答案而扣分。

她也善良,有情有义。

她的后桌是艺考生,原本文化课成绩就差,高三培训结束回来后更加跟不上进度。

他们每天晚上有三节晚自习,为了帮她的后桌提高成绩,姜杳每天挪出一节,陪她去空教室学习,给她讲题,后来那个女生也超常发挥,文化课成绩过关,如愿考上心仪的学校。

以及……

虽然她的文化课成绩数一数二,但她应该更想和她的后桌一样,走艺考这条路。

她的日常里,除了学习,画画也占有一席之地,他时常看见她在空余时间里涂涂画画。

每个班级都有班级文化,教室的墙上会有各式各样的装饰,他们班的墙上挂的是画和书法。其中有一幅画就是姜杳画的。画的是日出,以及一群人抬头看的背影。合起来的寓意是:仰望光,追赶光,你总会沐浴在光下。其他的画也都是这个主题,多是班上的美术艺考生画的。即便是这样,姜杳画的那一幅也不输任何人。

年少的时候,大家总是会提及对自己未来的人生规划,提及梦想。

那个时候,为了让他们对自己的人生有合理的规划,学校专门有一节生涯规划课。在一节课上,老师随机挑选了一些同学来回答他们的梦想,姜杳也是被抽中的其中一个。她当时的回答是:一个画画的人。她说,可能会是设计,也可能是单纯的画手,这些她还没想好,但她未来想和画画打交道。

他们都知道她不是艺术生,所以老师也问了她这个问题。

她沉默了一会,回答:那是我的遗憾。但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我足够努力,我一定可以追赶上别人的脚步。

他也大概猜到是她的家长不让她参加艺考,想让她走普通高考这条路。

……

但尽管他关注了姜杳很久,却一直到了毕业也没让他逮到机会报答她。

毕业以后,关于这将近两年的关注,关于这个过程里对她所有的特别也都被他归为那两次的帮忙。

那时,他以为自己再没机会报答。

后来发现当初姜杳不止帮他捡回了笔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