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2 / 3)

“这副药里有什么?我把治外伤的挑拣出来熬。”

宋下童一下被问住了,想了想说道:“这是掌柜怕你们中暑开的一副凉茶。”

赵婆婆:“那正好,凉茶有下火消肿的功效,能对上。”

宋下童尤有犹疑地轻声反问:“是吗?”

不等他再说,赵婆婆已经小腿迈得如旋风似的进了村子。

而他也注意到,赵婆婆拿出的那串钱足有五十文,转身问沈芜:“你们村的老人都这样……这样慷慨的吗?”

沈芜没有心思说笑,肃穆地点了下头,牵着赵兴,带着大黄也往赵来家赶。

宋下童没有片刻迟疑就跟了上去。

赵来家只有一间土坯房,四个大男人过得粗糙,灶膛开在外头的院子里,锅碗瓢盆还堆积在井边没有洗,旁边的邻居胖婶儿见赵婆婆拿着一串药包,回家搬了个瓮来帮忙煎药。

胖婶儿:“我听赶集回来的老三说,你们卖花卖了几十两银子,我滴娘唉,我从生下来就没见过这么多钱,这下地租不愁了吧?”

赵婆婆垂目看火,扇着蒲扇:“不仅地租不愁了,给我做寿衣的钱也有了。”说着她问这身上没有几两肉却叫胖婶儿的妇人,“唉,你家还差多少?”

胖婶一脸愁苦,比了个数:“五两。”说完不知为何流下眼泪来,“看赵来平时这般强壮的人挨三鞭子都挨不住,我家那个死鬼比我还瘦要挨五鞭子还不得当场就被打死了。”

赵婆婆悲叹一声,都是苦命人,没有多想,从怀里摸了一点碎银给她:“先拿去用,等过两天我扯布回来,你来帮我裁寿衣,就当工钱了。”

胖婶儿想推辞,但又舍不得,她此时接下的不是银子不是乞怜,而是她男人的命。

噗通一声给赵婆婆跪下磕了个头。

“哎呀,干什么啊,快点熬药,赵来等着救命呢。”赵婆婆伸手将她拽了起来。

赵来家不大的小院,围了一村子的人,都想出一份力,可又都帮不上忙。

等到亥时,赵大郎终是带了王大夫回来,那大夫大家都认得,他是鲁镇上的土郎中,因为没有店面所以收费便宜,以往常来渔利口给他们看病,是信得过的大夫。

他捻着胡须,摸了摸赵来的脉,闭目,似在斟酌,半刻钟后才研墨写了方子出来。

赵二郎接过来,准备去抓药。

宋下童不知何时挨近了看了那药方一眼,啧啧两声:“小郎君去鲁镇西街的丰益堂抓药,就说是沈芜小娘子让去的,准给你最好的。”

这张药方明显用的药要名贵一些,恐怕是看到赵大郎的钱多故意为之,所以叫他去丰益堂,掌柜的一看就能明白,会便宜他不少。

王大夫刚想否定他去丰益堂,自己重新指定一家药堂,就听赵二郎问:“谁是沈芜?”把他要说的话给噎了回去。

宋下童假装没看见王大夫生气的模样,有些莫名地指向站在不远处的少女:“喏,不就是她,她不是你们村的?”

赵二郎原本紧绷的脸上露出两个笑涡:“哦,你说傻姑啊,我还是第一次听有人叫她沈芜小娘子。”

沈芜脸一黑,瞪向赵二郎,呵道:“还不快去!”

又瞪向宋下童。

宋下童赶忙躲到王大夫身后,她知道他在干嘛,他肯定是在偷笑。

赵大郎不敢克扣王大夫的出诊费,甚至还多给了三十文,但王大夫并未离开,说道:“近日药材要涨价,以后看病的人也会变少,像我这样的游走郎中恐怕要没饭吃喽。”

沈芜略有迟疑,还是添了二百文给他。

将他送走后,在场的众人醒过神来。

恐怕老三说的事是真的,傻姑和赵婆婆还有赵兴在鲁镇真的靠卖金银花发了大财。不然傻姑哪儿来的这些钱?

瞬间窃窃私语起来,尤其是明日要交租的村民,当场抹泪的都有十几人。

就连赵来家都交不出来地租了,更何况是他们,又有几个人能扛过钱管事的鞭子呢?若是人倒下来,可就真的什么都不剩了。

于是有那粗莽胆大的当场就恳求道:“傻姑,能借我二两银吗?”

现场又顿时安静下来,连赵来痛苦的哀鸣都屏住了,夏夜厚重沉闷的空气一下子让在场的众人喘不过气来,落针可闻。

沈芜微愣,随即微微一笑:“好啊。”

渔利口的村民从未注意过住在村尾的傻姑长得如何,原来她竟是这般美丽的,笑起来就像仙女一样。

“不过有一样,你们跟我借钱,往后就要来我院子里上学。”

一听她这样说,村民们都有些懵,将原先对她的赞美又统统收回,想着她又犯什么傻。

“学什么?”赵兴却双眼明亮如星,仰望着沈芜,“我也能来吗?”

“当然。”沈芜肯定道,“来跟我学怎么赚钱。”

赵兴一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