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1 / 2)

大肃正安四年,八月,酷暑时节,一队车队正在沙漠中艰难行进。

风一吹,漫天都是黄沙,骡子车是露天的,有的人即便是蒙了面纱,沙还是会往嘴里灌,只能不住地“呸呸”往外吐沙子。

车上的人都很疲惫,没人说话,只是微眯着眼打量着四周陌生的景色。

这是方念真穿到这里的第二十天了,自从醒来就在这骡子车上,白天赶路,晚上就地扎营,风餐露宿,可真是做足了日光浴,把西北风喝了个饱。

车虽简陋,但是空间却不算小,一车能坐十人,用两匹骡子拉着。

方念真所在的这辆车是六男四女。石大嫂一家三口,胡阿婆一家六口,还有她一个孤女。

上个月,庆乌县遇大暴雨。当地官员勾结贪墨,数年来敷衍工程,大坝决堤,房屋尽数被冲毁,淹死了许多人,粮食田地也都不复存在。天子震怒,下旨就地斩杀相关官员五十余人。

洪水肆虐,惨绝人寰。

当地财政吃紧,无法悉数安置几千流民,皇帝下令,只要愿迁徙去新云州的,按人头每人拨银五两,还给建好的房屋,分土地,到地方了还分一年的口粮。

新云州可不算什么好地方。

去年经过一年鏖战,才收复了被靳翰侵占了十余年的新云州,靳翰被打回本国,勇猛的瑞王又亲率黑虎军,连下五城,打得靳翰不得不求和。

按老人的说法:“新云州那是战乱过的城,着过火,死过人!现在也就是半荒的状态,能有啥活路?去了那儿指不定啥时候又被靳翰攻过来了。”

故土难离,报名的人少之又少。官府赈灾压力太大,只得又下新令。

庆乌县灾民第一批抵达新云州的,额外补助每人一亩田。这才由一些没亲戚可投靠,实在活不下去的和敢闯敢干的人组成了第一批队伍。

原主的爹娘淹死在了洪灾里,她家本就亲戚稀少,这些年都是一家三口过日子的。

一个没有亲族的小姑娘,为了活命,糊里糊涂地报了名,跟着去新云州的队伍出发了。

失去亲人心中仓惶,身体平日也不是壮实的,又淋了雨,原主发了高烧,在迁徙的路上一命呜呼了。

同名同姓的二十五岁现代百万粉丝美食博主方念真,半夜剪视频的时候过度劳累猝死,就这样穿到了这具十六岁的身体。除了名字一样,两人的共同点就是家里都已无亲人,自己孤孤单单地飘零在这世上。

方念真醒来后听说,曾有人偷偷劝石家和胡家把昏迷的她扔在半路,毕竟眼看着人是要不行了的。

两家人却都摆摆手,说:“这丫头又不是没挺过来,我们总不能把人就这么活生生给扔下。”

两家的女人轮换着照顾方念真,喂她喝水、吃糊糊,给她扇风、擦汗,方念真醒过来后浑身无力,石嫂子晚上还给她擦了身子。真是顶好的两家人。

“石嫂子,停车休息了,是到午时了吧,今日我来做饭。”方念真扭头笑盈盈地说道。

“你还虚着呢,这等活计还是我来吧,别跟嫂子争,过两日你身子好全了,我可不跟你抢。”

一个身材高挑的妇人爽朗一笑,就抢过了方念真手里的炊具,手脚麻利地在地上挖灶,摆好了锅,点燃枯树枝。

一个灶煮糙米饭,另一个灶煮菜。自然是没有油的,随行官差要五六天才发他们几滴油,平时只能吃水煮菜罢了。

方念真争不过她,就想着做些其他的活计,总得出点力,报答大家对她的恩情。

车队停在一个小河边休整,这附近植被较多,风沙也能小一些。方念真走到河边,看水还算清澈,痛痛快快地洗了把脸。

暑意渐消,就到四周走了走,发现了两种可以凉拌的野菜,赶紧去摘了来。还好她在现代时,参加过一档野外求生主题的综艺,学会了认一些野菜。

眼前能认出的两种野菜,一种是“苜蓿草”,味道微苦,但去火。另一样是“河芹菜”,她都摘了些,拿到河边洗干净,去除老根,只留下嫩叶。

“苜蓿草”含草酸,须略焯一下水才能入口,加农家酱和野葱野蒜拌了;“河芹菜”则直接拿少量的盐和野蒜末凉拌。

“这么新鲜的河芹菜,要是有醋和香油就好了,再掺一把脆香的花生米……”方念真惋惜着。

野蒜也是方念真前几天在路上发现的,挖了一大把带着。野葱味道也好,可惜太细小,一晒就变成草了,没办法晒成干葱携带,吃完这一次,也就没了。

“大伙儿快过来,开饭咯!”石嫂子扯开嗓子喊着。

“来了来了,石家嫂嫂,你做饭也太麻利了,我早就闻到香喷喷的味道了。”

胡阿婆的孙子胡力嘴巴总是这么甜,哄得人脸上不禁露出笑意。

众人齐聚,也没有桌椅,就在地上坐块石头,或者蹲着吃。

石嫂子煮的大锅菜是干白菜炖土豆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