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刘思雅的安慰(1 / 2)

北马寻龙 一笔心酸 1035 字 11个月前

而他们提到最多的都是:“就是他,他看过《鲁班书》!”

那语气里,都带着嫌弃的轻蔑。

不过很快,刘大伯便悄声喝止众人:“好了...知道还在这碎碎念。以前给你们说了多少遍?别去招惹那些看过鲁班书的人...你们是一点都不长记性!”

那么一声喝止,瞬间就让那些青年闭上了嘴。

不过一路上,原本那些青年还拿回了早前,借给我布阵的牛铃...起初路上,我还能听到牛铃的“叮当”声响。

后来,渐渐那牛铃声消失了。

随着最后一声牛铃声停顿,我也侧目用余光打量。

看到那些人,都已经在路上,悄悄丢弃了牛铃。

有一个穿着寒酸的青年,饶是不肯丢下牛铃...却被旁人劝诫:“扔了吧,那些看过《鲁班书》的人,他们用过的东西,也只有你敢往家拿!”

“是啊,”有人附和的说:“你也不嫌晦气!”

当时我就不明白了...看过《鲁班书》的人,怎么了?

搞得就跟防贼一样,我平白无故,怎么就低人一等!

那种莫名的嫌弃,就好像我是杀人犯一样,在他们嘴里,我居然莫名感觉到了自己看《鲁班书》成了一种不耻的罪行!

我绝对是个好脾气...当初坐车来这刘家寨,被刘思琪那么数落,我姑且没有发火,没有一句怨言。

但眼下,我好心帮忙驱邪,怎么非但没有换个好,还成了众矢之的。

我作势就要回头找他们理论,但刘思雅死死的拽着我,美眸紧蹙,犹如吃了酸杏一般:“算了姜承!”

说着,便加快了脚步,拉着我离开了......

回到了刘思雅家,关上门,我才终于按耐不住的抱怨。

这刘家寨的人,怎么会那么奇葩!

“姜承,你也别生气,”刘思雅恍然说道:“我想起来了!”

“想起什么来了?”我问。

她也只是想起:“小时候,好像村里的老人就常说...不要去招惹,那些看过《鲁班书》的人。”

没错...这话也令我也莫名的熟悉。

因为即便是如今,在镇上,偶尔听人谈及《鲁班书》的时候...好像也会听老一辈的人告诫。千万不要去招惹那些看过《鲁班书》的人。

可那些老人,却从来没有说明,为什么不能招惹。

就像是他们原本就对看过《鲁班书》的人,带了一种有色眼镜,避之不及。

仿佛那些人,就是瘟神一般,令人充满了歧视。

这都是老一辈的告诫,世代告诫下来,才影响了世俗的目光。

可我就纳闷了:“看过《鲁班书》的人,怎么了?妨碍到了谁的利益?害了谁?”

“其实,不只是看过《鲁班书》的人,”刘思雅还提及:“好像村里,素来就对木匠,心存敬畏,也特别避讳!”

刘思雅安抚着我,拉着我在他家后院凉快的地方落座。

“其实,你也别往心里去,”刘思雅说:“大家都只是对《鲁班书》不够了解,而且以前...其实全国各地都发生过,据说都是一些木匠,或是看过《鲁班书》的人,暗中捣鬼,整蛊愚人。所以,事情传出来,也就越来越邪乎......”

刘思雅当下还说起,曾经她在外面,也听过关于《鲁班书》害人的木匠。

据说是这早年间,有一户人家请来一个木匠为自家建造房屋,房屋的女主人为了感谢木匠,每天都做鱼给木匠吃。但是每次都只给鱼头,不给鱼身。

木匠觉得自己没有受到尊重,心生愤恨,于是在房屋的一处角落画了一只手,便扬长而去。

多年后的一天,这个木匠偶然路过这户人家,发现房屋已经破旧不堪,只有女主人一脸愁容地坐在门口做着针线活,木匠好奇上前询问原因,女主人说最近几年家里变得运气很差,每天晚上还会出现拍墙壁的声音。

见女主人并没有认出眼前的木匠就是当年为他们建造房屋的人,于是木匠问道:“那你们有没有怠慢修建房屋的木匠?”

女主人说:“没有...她当时每天都把木匠当成最尊贵的客人,所以每天都做鱼头给木匠吃。”

原来,当地的风俗习惯就是给最尊贵的客人吃鱼头,而并非是怠慢。

木匠心生愧疚,不曾想是自己当年误会了这家人。

于是,决定帮助女主人破除霉运,他走到屋里画着人手的地方钉了一根钉子。之后,这户人家又兴旺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