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 章(1 / 3)

五月是陈惜云的生日,满十五周岁了,她自己是感觉十五还小呢!自从过年跟荣康聊过,小康也没再问过她情感方面的事。倒是连姨问过两次,惜云搪塞过去了。

次月,惜云去车马行附近赶集。听说东边有县镇闹了蝗灾,听说要从江陵府调粮食,最近可能会涨价,也有人说调运的都是税粮,跟粮商没关系,不会涨价。

路过粮店发现都排上队了,果然不管什么时候,一有事第一反应就是囤粮。惜云不用买粮,直接回家了。

第二日去庄子,问有没有蝗虫,庄户说有,不多,应该是正常的。惜云想了想,买了一批鸡鸭养着,万一有蝗虫就当鸡鸭饲料了。

今年的收成比去年好些,收完之后又种了一批白菜萝卜,虽然她不是很喜欢炒萝卜,但是很喜欢酸萝卜。

因为年后要跟着小康上京考试,惜云提前安排了明年庄子种地的划分。想着隔壁蝗灾的事,她拿出了半袋玉米种交给刘姨保存,只说是外域传过来的,安排庄户种在最近的地里。靠外的两块地按计划种高粱和稻麦。

这个年过的还算轻松,小康过完年才十四,考不上也无所谓,今年就是去碰碰运气,顺便攒点经验。

考试在三月中旬,二月初就准备出发,姐弟两人与小康的两个同窗结伴。

年长些的叫薛弘化,十九岁,听说已经有两个孩子了。另一个朱敏学,比惜云看着大些,考完试回去就成亲。姐弟两一辆车,他们二人各自带了书童,三两马车排队走。

二丫原本也想去,惜云怕大冷天给孩子冻病,给她劝住了。这个年代出门那是相当难熬,听说江陵去京城坐马车都得半个月。

这大冷天的,几人隔着缩在马车中,偶尔凑一辆车上聊天。马车上看书久了容易眼花,荣康和两个同窗也聊一些学习的事,惜云就在边上听。已经是要会试的人了,几人考试经验都不少,惜云也不会给小康乱提意见。

因为天冷夜长,晚上又没法赶路,下午一碰到村镇之类的就停下找客栈过夜,生怕天黑找不到地方落脚,这样一来路上的时间更长了。

越接近京城,遇到的考生越多。有时住客栈多遇到几波书生,客房都不够。

听说再过两日就能进京,疲惫的几人都打起些精神,下午进镇休息,在客栈吃饭时,惜云听见对面的朱敏学喊了一句明和兄。惜云一回头,眼睛都瞪大了,这不是校草吗?

本以为再也见不到的人突然就出现了。惜云有点小惊喜,有漂亮小哥可看,今天的心情都好了不少。

几人相互见礼,人家同窗相聚,惜云吃完饭自觉的提前下了桌,让小二给他们上了茶水。

本来客栈客满赵修平打算换一家店,但是听说这个小镇只有这一家客栈。

惜云听说后,让小康跟她住,腾出来一间给赵修平,又是一番道谢。

赵修平进店看到陈惜云也是有些意外,没想到他竟然还陪陈荣康进京。不过回想起两兄弟平日的做派,似乎也不那么奇怪了。

赵修平自己兄弟间感情淡薄,忍不住对惜云二人格外关注些。吃饭时他能感觉到惜云的目光一直在他脸上,还露出似笑非笑的表情。

又来了……他有些无奈。陈荣康这个哥哥怎么回事。

惜云腾房间给他,又让赵修平觉得他体贴周到。

赵修平想什么惜云不知道,她在房间里问小康:“你不是说那个什么赵修平家里是豪门望族吗?看着不像啊!”

小康挠挠头:“我也是听说的啊…他在江陵的时候还住刺史府呢!”

“真的?他连书童都没带,连马车都是车马行的……”惜云想了想今天看到男神的样子,这是啥?扮猪吃老虎?莫欺少年穷?

第二日,结伴前行的多了一个,朱敏学邀明诚,也就是赵修平去他车上了。

明和是赵修平的字,惜云问小康有没有字。小康无语:“这种事要么等立冠,要么长者赐,这是我想要就能有的吗?”

惜云嬉笑:“我也算是你的长辈,就赐你个‘富贵’如何?”

小康拱手:“我的亲姐哎,别闹啊!这字拿出去不被人笑死……”

姐弟二人打闹嬉笑,可能是快到了的缘故,心情愉悦,感觉在马车上的时间都没那么难熬了。

进京城是要路引的,几人都有准备,顺利进城。

不愧是皇都啊!惜云感叹,和江陵是不同的风格。江陵也很大,更偏向南方的风格,古朴柔美。

京城城墙巍峨,连建筑都方正严肃!惜云比对了一下,觉得自己还是喜欢江陵。

因为靠近贡院的客栈都满了,惜云他们只能在稍微远些的地方找了家中型客栈。

到京城的第一天,几人晚上狠狠的补了一觉,不用早起赶路,第二日都稍稍起晚了些。凑一起吃饭时又约晚上一起好好喝一顿,后日便要开始递拜帖了。

晚上几人也没去远的,就在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