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4 章(1 / 2)

战事逼近,街道上人烟萧索,弥漫着紧张的气息。

自那夜齐景绍找她说了些不明不白的话,二人又恢复了不常相见的状态,这样也好。

就连对她放下狠话的三皇子,也没了消息,萧奕时知晓,这背后有齐景绍阻拦,不然她的日子也不会如此清闲。

战争打响,整个府中只剩她与舅母俩人独守。

城门外是刀光剑影的混战,四处充满着杀戮的气息,萧奕时做什么都提不起劲来。

她也从舅母口中打听前线的消息,首战告捷,只是北晋实力不容小觑,胜负还没有定论。

百姓们的眼神中也逐渐失去光彩,萧奕时经常瞧见有人眼眶通。

如果有从前线传来一道不好的消息,便能将她们现在的安稳生活摧毁的一干二净。

战争何其残忍,放在任何一个小家之中,都让人喘息不过来。

萧奕时白日随着舅母一起,在城中置办起了粥场。可没多久,她就看着米缸中越来越清的粥犯了难,已经过去了半月,送来的粮食已经不顶用了。

百姓若是看见了,定是要失望了。

萧奕时这才明白齐景绍之前说过的话,朝廷并么表面看得那么光鲜,如若不是到了万不得已的地步,这仗是不会打起来的。

“城中留存的粮食越来越少,再这样下去,这粥就真成水了。”她对着舅母担忧说道,可也知晓这几年粮食收成不好,朝中送来的粮食还要留给军队里的将士所用。

可她没想到的是,再不济,也不至于是眼前这样惨淡的光景。

她也曾与与齐景绍南巡过,见识过富庶贫瘠之地的差别,也知晓里面有些官员手上并不干净,如今有人在军饷上动起了手脚,难怪齐景绍对待这些事,总是紧锁眉头不出一言。

待到领粮食的百姓渐渐聚集在一起,萧奕时看着舅母蹙紧的眉头,忍不住说道:“舅母又准备从家中划账?”

每逢此时,舅母总是口头上说着从家中库房拿一些圣上赐的名贵之物典当出去,可她深知圣上送的东西哪能轻易拿出来,最后总是取走自己的嫁妆。

这么些年大大小小战事不断,舅母还能留下些什么?

帐篷下,只剩下她与舅母骆娴二人。

萧奕时这一次率先站了出来,将心中已经盘算好的主意说了出来,“舅母,我有一法子。”

骆娴沉默片刻,“奕儿有什么办法?”

她声音清亮,带着与生俱来的淡然,“靠别人的施舍怎能是长久之计,何不自力更生,难不成家中男子出去打仗,妇孺就要在家里饿死吗?”

见围聚前来的百姓越来越多,萧奕时拍了拍手,脆声说道:“大家静一静。”

“这些时日,我也能感受到大家过得很难,心时刻都是提在嗓子眼的。我的舅父哥哥也在置身沙场,我能体会大家的心情。”

“可难道我们就该将时间荒废在等候他们的消息上吗?”

她舀了舀面前的稀粥,声音虽不大却震慑人心,“你们也能看到,粥越来越稀了,粮食只有这么多,给了我们,前线的将士们就要饿肚子。”

“我们为什么一定要靠朝廷的补给呢,我们都是有手有脚健全的人,大可以自己养活自己。”

底下已经传来微弱的质疑声,“我们都是一介弱女子,肩不能扛的,怎么养活自己?”

萧奕时早有预备,从胸中掏出一块腰牌,“谁说我们要做他们男人做的活了,我们自己可以踏出一条生路来。”

她高举手中的腰牌,上头“梁氏衣坊”四个大字在阳光下闪闪夺目,一时间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萧奕时继续说道:“汴京中贵女们流行着一种布匹,名为蝉翼纱,通常都是北晋的商贩运送至汴京。”

底下人继续说道:“可如今正在打仗,这布料根本流通不了。”

萧奕时说道:“岂不是正好,既然汴京的需求有了缺口,我们为何不趁机补上去?”

“我们塞北有自己特有的香云纱,有纺车的、绣工好的,按部就班地完成,最后由梁氏衣坊转卖出去。”

有上了年龄的人见萧奕时还是未出阁的小娘子,狐疑地说道:“真如你所说?”

骆娴这时走上前来,“确实如她所说,我骆娴在这保证,你们靠自己赚的每一分钱,都一分不差的送到你们手中,梁家不会从中获利。”

萧奕时与舅母相视一笑,本低迷的气氛也逐渐转向明朗,妇孺脸上逐渐出现笑容,开始赞叹她来。

“不愧是梁家后人,果然将门无虎女啊!”

“是啊是啊,太子殿下真没眼光。”

萧奕时将这些赞美之辞左耳进右耳出,将今日的粥分发完毕,与舅母同行回府。

舅母看向她的眼神中充满赞赏,“看来我家奕儿去了趟汴京,长大了不少。”

她低头腼腆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