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 章(1 / 2)

实际上,她从没有担心过这些匠人们的技术,是否能复现这种唐代才被广泛使用的工具。秦国有完整的工匠培训规范,为每个匠人分配合理的任务和工作量,分门别类的安排待遇标准。

先前在拓荒的时候,她就已经将这些水利设施的设计图,和技术需求一一讲给金工和木工管事,再由他们将其拆解成不同的工种和工序,保证每一位匠人理解透彻,才开始动工。

也是基于此,工头才能举一反三,提出风转水车的方案。

“张工的想法应当没问题。”卓玖研究了一下图纸,然后嘱咐他,“但还不知能不能运行,张工不如先用木竹做一个小的,模拟实际情况,看是否有效果,再做决定。”

工头听闻眼神亮了亮,屈身行礼后,匆忙捧着布匹往河岸边上的工地奔去。而早在一旁围观的甘罗,则端着木牍,边写边说,“芈姬其实不必与这些贱民为伍的。”

秦墨中,很多人先前都是刑徒或是隶臣妾,几乎与奴隶无异。自持身份的贵族,莫说和他们交流,就是这些人碰过的事务,都不愿再碰。

卓玖锤了锤自己隐隐作痛的膝盖,微笑着摇摇头,知道与他说不通,于是转移了话题,“阿罗在写什么?”

“记录田亩的初始情况,待日后对比用。”甘罗将木牍展示给卓玖,然后说道,“刚刚有农官问我,打算怎么处理那些菽,芈姬可有想法?”

卓玖还记得先前老农说过的话,这些豆子想要煮熟颇费柴火,又很难消化,所以很多农人都不大愿意种。如今手里这些,还是因为附近的里,为了不浪费土地,才勉强种了一些,也没有照顾过,后来他们开垦了新的土地,更是直接将这些菽撂荒,这才刚好被他们收获。

卓玖手指轻敲轮椅的扶手,看着远处渐渐升起的炊烟,心中一个想法慢慢浮现。她轻笑着招呼甘罗,“黑豆给牲口们吃,可以增加劲力,估计早被农人们拿走了。剩下的这些不好食用,我倒是有一个新的想法。”

......

“嘿,刚刚我听说,农官们要再请些人手?”

张婆子挑着土方和同乡边走边聊,“不如让你家丫头去帮忙?上工还能得些吃食,听那个坐轮椅的女管事说,若是有人能学会数术,每日再多给一些盐呢!日后若是得了乡里赏识,说不准,也能做个农官。”

乡里都知道,这李姑家的男人在战场上受了伤,虽然捡回一条命,但整日瘫在榻上,什么活都干不了。家中的儿子早早就去服兵役,只剩下她和大丫两个人干活,唯一的铁镰也打成了刀,让儿子带走了。家中农活也做得艰难,所以远近邻人,都对他家颇为照顾。如今她来服民徭,大丫和她男人,可不知道怎么办。

虽然他们服徭肯定不能随便离开,但大丫是孩子,不用住在这,工地离她们里很近,她早起些一天往返也来得及,上工能省两顿饭,说不准还能给家里带些。

更重要的是,大丫先前给乡里的士子做过书童,大抵识过几个字。

同乡的李姑颠了颠扁担,换了个肩膀接话,“这我倒是听李啬夫提起过,但我看那水车可不轻,又是渠上的活计,大丫才多大?说是学数术,但保不齐让去夯地,这种重活定是不行的。她个小丫头,在家也吃不了多少,还是在家照顾她老子算了。”

“哎,那可不一定。”张婆子扯了一把李姑,神神秘秘的说,“我男人给我说,那女管事先前在召民徭的时候,就说过,要留意能读会写的,看那样子,估计是真的想教新的农官。”她男人,就是李啬夫。

两人边说边把土方卸下,张婆子抹了把汗,拉这李姑又原路返回,去挑新的,“而且我看那女管事,才八九岁吧?像是个肉食者家里出来的,身边也没见有人照顾,这工地里男的这么多,肯定多有不便。到时候大丫来了,我让我男人给你说道说道,安排大丫去那管事身边干活,指定轻省。”

“再看吧!”李姑喘着气,招呼人往她的篓子里放沙石,“这些天也没见有娃子来,咱也不知道贵人怎么想的,要是真有娃子来工地,那我也叫大丫来。”

徭役最是辛苦,虽说律法照顾他们这种有疾者之家,她每三年才服一次民徭,大丫和她日后更是不必服兵役。她年纪大了,多干些无所谓,不可能让大丫上赶着来干苦力。

张婆子见她这样说,也不再劝,只是说,“那你打定主意记得和我说,我到时候去帮大丫打个招呼。”然后就挑着担子往旁边挪了挪,给抬着滚木的壮丁让路。

傍晚下工的时候,李姑和同乡们围坐在土灶边上,端着碗给自己舀了一大勺豆饭。虽然名叫豆饭,但实际上并不是真的用菽制成,而是用菽的叶子和少量的粟熬煮而成菜汤。先前他们收了很多菽,想必这些豆饭都是用那些叶子做的。

正当他们这一伙人安静吃饭时,旁边的另一伙人则突然爆发出一阵笑声,李啬夫正和张婆子说话,听见声音立刻站了起来,高声喊道,“那边,干什么呢?”

很快,刚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