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1 / 2)

入了春后,山间田野便该是一派春意盎然的繁荣景象。只是李芝墨今日去的地方与别处不同,一路上风沙狂吹,枯草杂生,毫无生机。

先前送李芝墨来的马车马夫瞧着路不好走,便将李芝墨放下后便原路折返,只余李芝墨背着一个有如背大的包袱艰难地行走在黄沙遍地的小路上。好在已经快到目的地,她这才安心一些,就近在路边找了块石头坐下,打开水袋缓缓饮了口水,然后又将鞋子里的黄沙抖得干净。

喝完水,李芝墨朝地上吐了一口掺土的唾沫,继续朝前方走去。

刚走两步,前边一个着灰色衣裳的姑娘朝她招手,“姑娘,你可算来了。”

李芝墨裹紧了头巾,眯着眼睛朝着灰色衣裳的姑娘走过去,刚到那姑娘跟前便埋怨了一句:“说多少次了,别叫我姑娘,你也不瞧瞧我什么打扮。”

灰色衣裳的姑娘上下打量了李芝墨几眼。只见李芝墨身着一身褐色的男装,头发全都一丝不苟地笼在了一只束发冠中,这便机灵地改了口:“公子。现租下的屋子已经吩咐人拾掇出来了,东西也都给你收拾好了,今儿就能入住。”

“嗯。”李芝墨淡淡应了一声,和灰衣裳的姑娘一块朝着前边的村口走去,并问道:“兰衣,那学堂盖的怎么样了。”

“公子给的时间紧,盖不得多好,正巧开了春,天也暖和了,那干活的人就说先把顶上用茅草粘了,秋后再修缮一番。”兰衣道。

李芝墨点点头:“也好。”

“公子,东西都搬过去了,怎么又拿这么大的包袱,奴婢帮你背。”兰衣正说着,便伸手去摘李芝墨挂在背上的包袱。

李芝墨摆手拒绝:“都是一些笔墨纸砚,小心磕碰了,我自己背着吧。咱们开办学校少不了这些东西,再说马上就要招生了,若有适龄的孩童不愿意入学的,也可当做奖励。”

“哪有人不愿意入学,大家听说你这学校不要钱,都当是大善人做慈善,忙不迭就来报名了!”

“真的?”

......

李芝墨与兰衣并行说着话,眼看就到了村口,刚要进去,却望着里面人流涌动,心下有些不解,便刹住了脚。

兰衣“噗嗤”笑了:“都跟公子你讲了,村里人听说咱们免费在他们村开办学堂,都夹道欢迎呢。”

李芝墨听到兰衣的话心下暗喜,想来这里的人还是很重视教育,这也是她选择此处作为学校开办点的原因,一般像这样的村子几十年间能出个秀才已经是了不得,村民对学习并不抱期望,可扶溪村却是近二十年先后出了一个进士和两个秀才,比起其他小地方的乡民世世代代刻在骨子里种田为生的观念,他们更容易萌芽对知识改变命运的渴望。

李芝墨放心地与兰衣走了进去,刚一进去,鞭炮的声音便响起来,惊得李芝墨捂住了耳朵,因此村民们说的话她也并未听清。

鞭炮声响完了,李芝墨才放下手,只见一个大约五十岁的老翁走上来,开口介绍道:“是李公子对吧,我是咱们村里的村长,我姓季,以后在村里有什么事你找我就行。还有,有啥事需要帮忙的你就随便知会一声,咱们村的人都手脚勤快,能帮的上忙的一定会帮你的。”

“谢谢村长。”李芝墨致谢道。

接着一个妇人走上来说:“李公子,我就住你家的隔壁。前几天你家里收拾的时候我还去帮忙了。你叫我婶子就行。”

“好,婶子。”

又是一个妇人走上前来,“公子,咱们这里穷,也没凑出什么好东西来招待,只凑了一挂鞭。你要是不嫌弃,就去我们家里吃顿便饭吧。”

这时热情的村民纷纷涌上来,争着要让李芝墨去自家吃饭。李芝墨只好将双手摊平往下压一压,示意大家静一下,而后道:“今日不便,我一路过来实在是又累又困,想早点回去休息了。”

“也好,这路不能行车,走过来的确劳累了。”村长道:“那你便先去休息,我们也不叨扰你了。”

“哎。”李芝墨应了一声,又与村民寒暄客套几句,就暂时告别村民们,往村中所置办的房子那里去。

刚与兰衣走了几步,隔壁的大婶便追过来要与她们同行。一路上,大婶问起来:“李公子,你究竟因何要来我们这种穷乡僻壤的地方办学啊?咱们这要啥没啥,想上学的孩子家里买本书的钱都没有。”

听大婶问起,李芝墨陷入回忆。

她不是这个时代的人,而是二十一世纪一所师范学校的大四学生,在寻找实习工作的时候意外穿越,成了当今时代一个商户人家的女儿。家中有钱有地,足够她丰衣足食,不愁吃喝地度过一生。

可她毕竟是女子,是女子就要嫁人,她不想过什么相夫教子,一眼望到头的日子,又苦于没有在陌生时代谋生的能力。却在半个月前,她脑中突然响起了一声机械化的声音,告知她绑定了教育系统。

绑定教育系统后,就要做一个真正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