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章(2 / 3)

的女儿,他日若是镇北侯府有谁敢给你气受,母后一定会为你出头!”

卫蓁的那些话不全是安慰皇后的,毕竟待在宫中也是一样危险,出去了还能博个机遇,万一她能侥幸活下来呢,在宫里就真的只能等死了。

每每想到原书中皇族后裔皆被斩首的结局,她就焦虑不已。

可是,这些话她没有办法对皇后说。

况且镇北侯府位于凉州,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与西域各国贸易来往频繁,她正好能见识一下这个时代的异域风情。当然,如果能够发现一些尚未传入的食物种子,就再好不过了。

“母后对儿臣的爱护,儿臣铭记在心。”

皇后对原身的舐犊之情卫蓁能感受的到,眼下倒也罢了,日后如果男主当真身登大宝,要屠尽前朝皇室,那么她想尽一切办法也会救皇后出去,权当占了原主身体的一些微不足道的补偿。

“蓁儿出嫁后,不必顾虑宫里,只需照顾好自己即可。母后能做的也不过就是为你多添置些嫁妆,好让你不要受委屈才是。”

“对了,”皇后又想到了什么,“再过两日,赐婚的圣旨就该下来了,你要有个准备才是。”

赐婚之事已成定局,再多的哀叹也无用了。

于是,后面皇后一直拉着她的手,好一通叮嘱,等到晌午,方才放人。

果不其然,没过两天,赐婚的圣旨就到了凤阳阁。

这一天,卫蓁从早上开始便隐约觉得有些意外的心慌,直到午后,红袖进来传话,说皇帝身边的福公公前来宣旨,她的心里蓦地安定了下来。

既然已经决定了的事,就不要再犹豫,一直看着前方,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走下去就是。

卫蓁略微整理了仪容,从容起身,准备到正殿迎接圣旨。

一行宫人正在殿内等候,领头的是个面相和善的内侍,正是皇帝身边的大太监——福公公。

他见卫蓁到了,缓缓张开手中的明黄色绢帛,用阴柔的嗓音清晰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兹闻镇北侯燕景云人品贵重,行孝有嘉,文武并重,年已及冠,尚未婚配,观之已久,甚得朕心。今朕之爱女仪安公主卫蓁性秉温庄,度娴礼法,贞顺自然,言容有则。二人良缘天作,故朕下旨赐婚,宜令所司,择吉日完婚。望汝二人同心同德,莫负朕意。钦此!”

语毕,将圣旨交由卫蓁手里,一旁的红袖极为上道地塞过去几粒碎银子。

福公公笑呵呵地收下了,“公主,还没完哪。”

卫蓁不明所以地看着他。

“皇上口谕,召您紫宸殿觐见。”

“现在吗?”

“您要是没什么事,现在就可。”

换了身更为正式的衣物后,卫蓁就跟着福公公去了紫宸殿。

这还是她穿过来之后第一次见皇帝,在这个时代手握生杀大权、享有至高地位的人,不知道和历史书上画的有几分像,想想就有点小紧张呢。

经过几道通秉之后,卫蓁终于见到了皇上,这漫长等待时间都快把她的紧张感和好奇心给磨没了。

不过这也使她看起来多了几分从容。

“蓁儿,指婚的事你都知道了。”皇帝搁下手中正在批阅的折子,和颜悦色地对她说。

“儿臣都知道了。”

皇帝看起来不过四十多岁,面相温和,如果不是卫蓁提前看过小说,她可能真的会相信皇帝是个好脾气的人。

在原书中,但凡有点戏份的男性,没有一个好相与的,对其他人或事的猜疑戒备无时不在,包括小说男主、眼前的皇帝和她那个素未谋面的未婚夫。

“蓁儿不会怪父皇要你远嫁吧?”

赐婚的圣旨都下了,现在才来问她的意见,就算走形式,也不用这么敷衍吧。

卫蓁腹诽,面上却还要装作害羞的样子。

“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儿臣全凭父皇做主。”

“蓁儿素来让朕省心。那燕景云年纪轻轻、一表人才,到也不算委屈你。”

“父皇为儿臣挑的人自然是顶好的,只不过……”

卫蓁话音稍顿,一道锐利的眼神便直射过来。

她定了定心神,继续说道:“此次远嫁,儿臣日后能否回京还未可知,愿父皇答应儿臣一个小小的请求。”

“你说。”一听她有所要求,皇帝的语气马上冷了下来。

“父皇给儿臣准备的陪嫁里,可否添一些食物的种子。儿臣知道凉州气候苦寒,即使给了种子也不易成活,但是这多少是儿臣在思念故土时的一点安慰啊。”

卫蓁口吻真挚,自己都快要相信这番说辞了。

皇帝果然被她说动了。

“不过一些种子而已,又有何难。你的陪嫁,朕自然会给你准备最好的。”皇帝的语气又重新热络起来,“日后,不管几时想用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