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章(1 / 3)

或许是念着她出阁在即,今年的年节时分皇后和皇帝都分别赏赐了卫蓁很多东西。

这些她都放到了小金库里,准备到时一并带往凉州。

年关已过,转眼便到了开春。

不知皇上那边是怎么和镇北侯沟通的,他竟也应下了这门婚事,聘礼在开春不久就送到了京城。

皇室结亲向来繁琐,索性三书六礼的事由礼部负责。

话虽至此,但卫蓁如今处于备嫁阶段,轻易不能出宫,因而错过了亲眼目睹下聘礼时的场景。

不过听红袖绿荷说,抬礼的人足足从街头挤到巷尾,引得万人空巷,像是多看一眼都能沾得几分喜气。

这一遭,表面上像是镇北侯燕景云给足了皇室面子,但有一点,他本人以边关军情紧急为由,没能亲至。

聘礼已经送到,卫蓁出阁在即,照这情形,迎亲他怕是也不会亲自来。

一抬一贬,镇北侯当真好手段。

五月廿一,大吉,宜嫁娶

卫蓁一大早就唤醒了,彼时外面的天还是黑的。一想要今天就要出阁了,她整宿都没怎么睡好,一直处于半梦半醒的状态,这会儿脑袋里还昏昏沉沉的,就任由宫女拉着换装。

她打起精神看了一眼,正红锦衣,金线彩绣,华丽无比。瞅一眼就知道,很贵也很难穿,还好不用她亲自动手。

不大一会,皇后也来了。

皇后什么话也没说,只是默默地接过红袖手中的木梳,为她挽发,为她描眉,为她点朱唇,为她戴凤冠,亲手将她打扮成最美的样子。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她的蓁儿比三月的桃花还要美。

皇后的眼中噙满泪花。

卫蓁还想再说些什么,却只来得及给她一个拥抱,之后便在催促声中果断转身。

她不是原主,这份母爱她不该过于沉溺。

迎亲的队伍候在宫外,听说领头的是定远将军,也就是镇北侯燕景云一母同胞的亲弟弟——燕景行,年十六,正六品官职。

但卫蓁用红巾盖头蒙着面,直到被宫人扶上马车,都没能看到一眼。

随嫁的人员坐定,一行马车缓缓启程。

此去山高水远,卫蓁不清楚路程是如何安排的,身边的红袖打探回来说,车队先走水路由运河到东平一带,然后逆黄河而上,到渭河,最后换陆路由关中直达河西走廊。这样可以少走山路,避免危险。

这一行少说两月,不过走水路还是好的,坐马车颠的她骨头都要散架了。

终于换了水路,哪想到原主晕船,一路吐的七荤八素,好在第一天晚上到驿站后就暂时将喜服换了下来,否则厚重的衣物只会让卫蓁更难受。

到渭河后,领头的大发善心,令队伍在此修整两天,卫蓁得以缓一口气。

原本被养的有几分红润的小脸现下煞白,全无血色,一贯惹人怜惜的姿态更是平添几分娇弱感。

卫蓁看着镜中人无语哽咽……这不是她,她明明是个连坐五天硬座,下车后还能直奔地里帮导师干活的人啊!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此行劫难尚不算完。

此时距离离京已近两月,将将驶到安定郡边界。

马车上,卫蓁正在和红袖、绿荷两个小姑娘下五子棋。她简单地讲解规则后,小丫头们学得意外地快,尤其是绿荷,已经胜了好几把了。

眼下,绿荷又赢了一局,正准备收拾棋盘再来过时,车内主仆三人忽然听见外面传来一阵马儿的踢踏声、嘶鸣声,混杂着人们急促的叫喊。

在这嘈杂的混乱中,一声清越的少年嗓音清晰响起,“保护公主!”

这话音犹在耳,卫蓁第一反应不是此刻自己遭遇了危险,而是——这就是传说中的内力么……

摇了摇头,把多余的杂念刨除,回过神来,看到一旁的红袖在小心翼翼地将车帘揭开一个小角,正要往外看时,一道箭矢贴着帘子险险射过,吓得三人不约而同地上手死死按住帘子,不露一丝缝隙。

“公主,别怕!我们会保护好你的。”

“等会如果有机会,公主您就先逃,到时候我穿上您的衣物,保管让他们认不出。”

两个还没有她本来年纪大的小姑娘怕的瑟瑟发抖,恨不得化身成这马车里的任意一样物事,好叫敌人认不出,却仍不忘了保护她,真让人又喜又悲。

“还没那么严重,相信定远将军就是了。”

卫蓁没见过他本人,离京之后就被身边的丫头以正式结亲前不许见外男为由,整日闷在船上或马车里。

不过她想着,既然年纪轻轻就有将军衔,又是那个骁勇善战的镇北侯的弟弟,总该有两把刷子才是。

而且刚才帘子掀起以后,卫蓁往外瞥了一眼,敌人和他们这边的人马差不多,并不占人数优势。

可是外面的刀剑相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