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 章(1 / 2)

叶瑾大抵也是第一次面对要自己来主持大局的局面,他站在原地踌躇半晌,嘴巴张了闭、闭了张,始终说不出一个字。

人群里议论声渐起。

卫蓁在心里叹了口气。

到底还是个孩子,只能慢慢引导着来了。

“今天我带着他们做,你先在旁边好好看。”

卫蓁说完,越过叶瑾,走到距众人几步远处。

她把招来的人分作两拨,一拨人将大块的瓷石用锤子敲碎成小块儿,另一拨人就将碎成小块儿的瓷石继续舂打成粉末状。

分好工,众人很快就热火朝天地干起活儿来了。

郑远找的这十来个人,个个都是身强力壮的青年男子,拿起大锤声势浩荡,墙角堆得高高瓷石很快就消下去了。

当大块瓷石处理的差不多了,空出来的人就被安排去淘洗瓷石粉末。淘洗这一步必须用清水,这样才能将杂质洗净。

对这些大部分时间都在干粗活儿的汉子们来说,这一步就有些难了。

纵使卫蓁描述的十分细致,他们也有些手足无措。

卫蓁站在一边,仔细观察之后,从中挑出做的比较得心应手的几个人,来进行瓷土的洗练工作。

洗净的瓷土会沉淀在盆地,余下的人就将底部的瓷土制成砖块样的不子,然后留在一旁备用。

到这一步为止,其实仅仅只是进行了取土的工作。一般情况下,取土这一步是在开采出瓷石的地方直接进行的,运往瓷窑的瓷土就是一块块转头形状的不子,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瓷器原料。

但是目前,西北这边还处在用黏土烧陶的阶段,她找的又都是些外行人,更不清楚瓷石作用为何,只能在开采之后一并运回,再让她来教人处理。

说来,每每要用到人手时,卫蓁都是在城内现招人的,麻烦且不说,主要是效率极低。以取土为例,同样的工作,每次招的人不一样,她就得重复教人同一流程。

她是不是该培养些自己的人了?

这事还得从长计议,先把眼下的活儿处理了。

取土之后就是练泥,这是对瓷器的品质至关重要的一步。

将制成不子的瓷土放入大缸里,加水浸没,然后用木棍不断搅拌分离杂质,接着用马尾细箩过滤,再将泥水倒入铺着细纱布的无底木匣内,在水干之后取出。?

做这一步时,卫蓁全程站在大缸边,唯恐出错。

干活儿的人也都加倍小心,他们或许不懂这一过程的重要性,甚至连为何要这么做都不知道,但他们总能从卫蓁的神态看出一二。

取出的泥块还需用铁器翻动,铁器有限的情况下,有些人用手捶打揉捏,这一步都是为了排出里面的空气,使其更加结实,在烧制的过程中不易变形产生裂纹。

最后,将排好气的瓷泥分割开来,以便进行下一流程。

之后的步骤就不需要这么多人了,卫蓁唤绿荷给他们结了双倍的工钱,就让他们离开了。

眼见卫蓁得空,叶瑾上前问道:“公主缘何对制瓷如此熟悉。”

卫蓁挑眉,她还以为他是社恐属性,原来也会主动搭话的。

“那不重要。倒是我想问,司隶州制瓷水平如何?”

司隶就是京城及附近的几个郡。卫蓁原以为京畿一带的制瓷水平就算比西北地区高,却也高的有限,但看叶瑾的表现,那边的制瓷业应比她想得更加发达些。

提起这个,叶瑾答得很快。

“大周瓷匠当以弘农叶氏为首,弘农青瓷举世无双。”

弘农也是司隶下辖的一个郡。

叶氏……卫蓁想起叶瑾曾说过的,他父亲是司隶有名的瓷匠。

“那是你本家?”

叶瑾提及叶氏瓷匠时,神态无一丝一毫的自得之意,因而卫蓁也不大好确定。

“是的,当世最有名的瓷匠是叶家人,而叶家成就最高的瓷匠是我父亲。”

提及父亲,叶瑾又红了眼眶。

卫蓁看过案情简述,知道姐弟俩是被牵连的,至于其他私事,她无意追问。但她的无心之问触动了叶瑾的伤心处,只能拍着他的肩膀,想办法转移话题。

叶瑾很快就平静了下来,他望着远方,后又转向卫蓁。

“公主,今日是我怯懦太过,难当大任。只求公主能再给我一个机会,我必会成为世所瞩目的瓷匠,为公主烧制出独一无二的瓷器。”

“我自是信的,你和叶瑜可是我看好的瓷器大师啊。”

至于是为了她卫蓁而制瓷,还是为他的父亲,那些都不重要,鼓励姐弟俩从丧父的失意中走出来才是最要紧的。

叶瑾的情绪几经起伏,他也该累了。

念及此,卫蓁对他说道:“今天就到这里吧,你先回去休息。明天大概就把煤炭送来了,到时候我们用那个烧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