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1 章(1 / 2)

吕兆,时任西北军副尉一职,他刚给手下的士兵训过话,就见侯爷帐前的小兵来找他。

“副尉,侯爷请您立刻过去一趟。”

“知道了,马上到。”

快要到时,吕兆碰到一个人,那人是从另一条路上拐出来的,也在往大帐的方向走。

“王参军,您这是?”

那人上下打量了他一眼,肯定地说:“侯爷叫你过去的。”

“是啊。”吕兆回答,然后看着对方将去的方向,“你也是去大帐的?”

王参军没有回答,而是面带忧色,吕兆顿时面色一沉,侯爷急召他们过去,是出了什么大事不成?莫不是匈奴人又来犯?

两人不敢耽搁,急行至帐中。

就在踏入大帐的那一刻,吕兆情不自禁的喊出声,“侯爷,您这是抢了哪家国库?”

上首的燕景云瞥了他一眼,堂堂七尺大汉立马噤声,乖得像个鹌鹑。

也不怪吕兆如此激动,包括他在内,一共来了六个武官,进到大帐时,就没有不震惊的,他只是表现的更加激动一些罢了。

此时,营帐中间的空处摞着六个木盒,高及半腰,盒上并列摆放四柄刀具,另外两把近三米的长刀竖倚在盒边。

摆着的四把尚未出鞘,冷锋暗藏,暂不清楚锋利与否,但竖着的两把刀身极长,下接杆棒。在场的诸位都是行家,只一眼便知,这两柄刀拿来对付匈奴人再好不过。

最早过来的周护军已然按捺不住,上前两步,一把拿过陌刀,就耍弄了起来。吕兆见此,劈手夺过另一柄长刀,就与他对练。

几招下来,势均力敌,两人只觉得痛快极了。

另外四人也看得眼热。

“侯爷,这刀是哪儿弄来,真不赖!”

“这是侯爷专门给咱们弄得吧?”

“我看是,来了六个人,刚好六把刀。”

“那我要老周手里那把陌刀,看着就威武,配我合适!”

“你合适个屁,叫阵的是老子,那刀自然得我拿!”

“争什么,还有四把,没准儿有更好呢。”

……

燕景云高踞首位,默不作声,看着他们在说话间抽出了其他四把刀,然后震惊到失语的状态。燕景行则深感欣慰,同样的一幕在半个时辰前刚出现过,不过主人公是他和他大哥。

一片沉寂中,燕景云开口了,“刀你们都看过了,觉得怎么样?”

几人交口称赞,大加赞赏。他们还以为这是镇北侯要赏给他们的,不止夸赞了刀的品质,更赞美了侯爷的眼光。

“可有不足之处?”

就他们来看,六把刀无一不完美,但是侯爷问了不足,他们就不禁猜测,这是不是在考验他们的眼力,眼力好的人,就能挑走好刀。

于是,几人又翻来覆去的仔细研究,终于有一人开口,“刀很好,就是这刀鞘,忒埋汰。”

其余五人应声望去。

不愧是你,王参军,真会说话。

“这些是铁坊新打制的兵器,要配备给众将士的,你们觉得哪种刀更合适?”

此言一出,底下的几位眼睛都瞪直了。

现在,军营中所有的兵器都是由铁坊打制的,因为士兵众多,而铁匠人手有限,所以库房中的兵器远远达不到百炼钢的水平,至多不过三十炼。但眼前这六把刀,无一不是极品,按侯爷的意思,是要人手一把,这是不是有些太奢侈了?

“侯爷,铁坊人手够吗?”

“都是老师傅,可别累坏了身子。”

“库中武器也还够用,换兵器的事儿不急。”

几人纷纷进言,他们也想换兵器,这种质量的刀在面前,谁能不眼馋,但若为这把老师傅们累垮了,可就得不偿失了。

“其他的你们不用管,觉得哪一把好用,提出来就是。”

燕景云既这么说了,想必有什么他们不清楚的内情在,遂不再劝,转而把每一种刀都摸个透彻,在脑中模拟对敌时的场景。

然而他们的职位不同,对敌时所处的位置也不同,对不同武器的偏好更不一样。

这个说“陌刀用于马战绝佳”,那个说“马上近身,环首刀为最”,有人插话“朴刀才是最适合士兵的武器”。

战场上可以交付后背的同僚,此时为了选择刀具各不相让,一声高过一声,誓要以声量大小决定最后用刀。

燕景行无语望天,就是他和大哥选不出才叫他们来的,结果又争起来了,这都是什么事儿啊。

有人简直拿出了两军叫阵的架势,声音响得让帐外巡逻的士兵都忍不住侧目。

最后,还是燕景云喝制了他们,声如擂鼓的几人顿时安静下来,想着自己在侯爷面前的失态表现,方知后怕。

“既选不出,那就试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