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9 章(1 / 2)

燕景云手中的笔一顿,抬眼望向卫蓁。

两人相视,对上他疑问的目光,卫蓁眨了眨眼,然后佯装起身要离开,嘴里自言自语道:“哎呀,明明说过要教给人制盐的法子,可是对方好像都忘记了,不过也好,倒是给我省事儿了。”

制盐……

燕景云准确地捕捉到了话语中的重点,但他的反应却并不像卫蓁所想的那样。

“阿鸾。”燕景云搁下手中的笔,叫住了她,卫蓁回头。

“你会离开吗?”燕景云问。

说到制盐,他想起来了,去年,就在这间书房内,相同的两个人,她说要助他养兵,如今兵器甲胄陆续换新、马匹正在培育、军饷粮草已有定数,她曾经所说过的种种,就只剩下制盐一项,他不由得怀疑,在一切落定时,她是否会离开。就像传说中,鸾鸟给了太祖皇帝指引,而就在太祖皇帝功成之后,鸾鸟翩然离去。

那么,她会如何?

烛芯燃烧过半,光线昏昏,屋内气氛一时有些沉然。

卫蓁一怔,睁大了眼睛看他。

这话怎么说地?她为什么要离开?

猛然间,从他刚刚脱口而出的称呼联想到了上次在信函上见到的鸾鸟降世的说法……卫蓁莞尔,坐到了书桌前的椅子上,隔着一道书桌直直对上了他的目光,眸光闪烁。

“侯爷,伯宣,之前是谁说他不信那些神神鬼鬼的玩意的,嗯?”

她调侃他的声调又轻又软,可他却听不入耳里。

“会吗?”燕景云的视线牢牢地锁住她,明明是近乎荒诞的问题,却坚持要一个回答。

“说不准。”卫蓁认真地想了想后答道。

答案出口的瞬间书房内的空气都仿佛凝结,只是她仿若浑然不觉,顿了顿,继而说:“总要出去走走转转的嘛,除了京城和凉州,其他地方我基本都没有去过,太无趣了,如果有机会的话,以后我是想去玩玩的。”

说话间,她信手掀开灯罩,用剪子对着里面的烛芯拨弄了几下,屋里恢复亮堂,气氛从冷凝到平和只是一瞬,同时,卫蓁也一直都悄悄地瞧着燕景云的反应,注意到他神色几番变换后,卫蓁蓦地笑开了。

“哈哈哈哈哈。”

之前他戏弄过她好几次,这回可算让她逮着机会了。

清脆的笑声在书房内回荡,惹得院内的侍女护卫都不住地往这边儿瞧。

屋内,燕景云的神色最终落在了无奈上,他是越来越拿她没办法了,不过还好,她不会离开……

半晌,卫蓁仍旧止不住笑意,好几次就要收敛的时候,直起腰来一瞥见燕景云就又开始发笑。

燕景云轻咳一声,故作正色道:“不是要说制盐的事吗?”

心底反复念叨着来日方长,卫蓁方才见好就收,强忍笑意,问他:“你手里应该是有盐湖的吧?不知道你是采用什么方法制盐的?”

不外乎卫蓁有此一问,虽然大周将盐业收归朝廷管制,但另有制度规定,商人若每年往边境地区运送一定量的粮食,则可以换取盐引,凭盐引在朝廷经营的盐场可兑换定量的盐,用以私人售卖。该政策确立之初是为了能更快的给边关地区提供粮草,也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然而,后来就逐渐变了味,总有商人通过各种途径,不运粮就直接拿到盐引,而且,有人每年手握三五百斤的盐引却贩卖千斤的盐,此等事迹屡见不鲜。

毕竟,制盐不难,用盐池、海水煮出来就是,更有岩盐,直接就可以刮取食用,难的是如何制精盐,如何提高制盐的效率。

冶铁同样是收归朝廷管理,燕景云连铁都炼了,她不信他手里没有盐业。

果不其然,燕景云回道:“西北最大的盐湖在北地郡,归朝廷管辖,但我手下大大小小的盐湖还算有一些。如今用得是炼煮的法子,所出的盐基本主要供给军中。”

说罢,他神色一动,像是随口一提:“有几座盐湖附近的景色不错,水天一色,雕琢如镜,你若愿意,我们可一起去游览一番。”

然而,卫蓁似是忘了自己刚才说过的“有机会要去其他地方玩”的话。

“还是算了吧。”糖铺开张在即,商队正在筹措,短期内她是没什么时间出去玩了。

“方法说来不难,要叫人记一下吗?”

“不用,你说我来记。”燕景云持笔,笔尖在墨汁中一蘸而过。

见他准备好了,卫蓁以手托颊,边回忆边开口道:“其实,池盐本来就可以如同海盐那样,引水晒盐……”

如果他没有盐池,要凿井提取井盐就会费力很多,可有了盐湖,一切就简单了起来。

卫蓁细细道来,燕景云将其具化为文字,书在纸上。

就在两人这场对话结束后不久,有人将纸上的内容誊抄了几份,一匹快马由镇北侯府出发,前往安定郡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