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二 问皇帝(1 / 3)

尹溶风陪着皇后回了她的福宁殿,椅子还没坐热,就听外边太监高声道:“皇上驾到!”

两人急忙起身迎接,一个身穿白色圆领袍、身材瘦削的中年男人缓步进了殿,正是当朝皇帝,大熹和兴帝。

他相貌俊朗,一双细长的眼睛含着笑意,眼角有着些许鱼尾纹,看起来温润和善,两腮与下巴蓄须,又给人庄严稳重之感,是一个儒雅的帝王之相。从相貌上看,尹溶风比尹溶潇更像他。

尹溶风与皇后齐齐行礼。

“见过陛下。”

“参见父皇。”

皇帝淡淡笑着,挥了挥手:“免礼。”他走到两人身前坐下,望着尹溶风,调笑道,“风儿最近好大的架子,还得你母后亲自出宫去请,才能将你请进宫来。”

“不敢不敢,是儿臣的错。”尹溶风立刻弯腰拱手,“儿臣以后一定会常入宫来探望父皇母后。”

“倒也不是要你探望,你明知道我们都希望你怎么做。”皇帝接过宫女递过来的茶,轻轻啜了一口,意味深长道。

皇后在一旁坐着,神情殷切地看着两人,知道皇帝会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她便没有多言。

一来是希望皇帝能多劝劝这个儿子,二来也怕自己多说,反倒影响儿子在皇帝心中的形象。

面对父皇的训诫,尹溶风垂眸不敢回嘴,一副虚心受教的模样。

皇帝放下茶碗,整了整身上的衣袍:“听说你新搞的水台子不错,荣康郡王在朕面前夸赞得不行,看来你为此付出了不少心血。”

“回父皇,这倒没有,我只是督工罢了,真正奉上表演的是两名技手,是他们认真训练、认真表演,现场才能有此效果。”

“那你觉得,水台子会取代水秋千吗?”皇帝神情认真地问道。

尹溶风略一迟疑,才答道:“在儿臣看来,这两种技艺虽然都与水有关,但各有所长,无法相互取代,倒是可以两家争鸣,彼此促进,共同成长。”

其实谁会不会取代谁,就看皇家扶植哪一项技艺,毕竟现在的水秋千只表演给皇家看,若是他有心让水台子取代水秋千,只是一句话的事。

可若是这样,光京城这数家百戏团的水秋千技手就没了饭吃,岂不造孽?

原本邱岚说的那些并没有彻底触动他,但是这一刻,尹溶风醍醐灌顶。

只有让这些技艺回归百姓,才能真正长久不衰。

皇帝闻言却笑道:“风儿这制衡之术,学得倒是不错。”

制衡术是帝王术,这么说岂不折煞他?!

尹溶风连忙道:“父皇过誉了,只是中庸之道罢了。”

皇帝看他这般小心谨慎,年纪轻轻却如此保守,完全没有少年人的意气风发,心中多少有了些不满。

“但归根到底,这些都不是正事,实在不行,将这些技手通通纳入教坊,让他们自己管理去。”他觑着尹溶风,颇有些恨铁不成钢,“若是要为这些表演赔上一个儿子,朕也不想再看百戏表演。”

皇后在一旁听得惶恐,连忙道:“陛下,何必说这些气话,风儿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尹溶风一听这话,就知道是自己那位兄长在父皇面前嚼了舌根,也明白皇帝这确实是在说气话,好逼自己务起正业来。

父皇确实不如他皇祖父爱看水秋千,现在年年观看,似乎只是因为这是年节庆典的必看表演,若他跟自己置气,明年春节取消这一项,恐怕会让所有水秋千技手都感到忧心,连年都过不好。

“父皇,其实儿臣最近有一些新的想法。”他躬身道,“可以让水秋千、水台子技艺蓬勃发展,从此再也不算是不务正业。”

皇后一听,立刻大喜:“是吗,快讲给你父皇听听!”

尹溶风没有卖关子,很有条理地将邱岚跟他说的那些去繁就简,一一复述了出来。

最后,他总结道:“若是真的推广联赛制度,让他们内部形成良性竞争,将来把运动的影响在百姓中推广开来,一来能促进百姓们强身健体,二来能为国家制造收益,三来还能稳定底层闲散人员,总的看来,这项举措利国利民、一举三得,若是儿臣致力于此,就不算浪费时间,也是为政事做出一点微薄的贡献。”

皇帝听后,沉吟不语,表情不像是否定,而是在仔细斟酌。

“风儿果然不是在玩闹,他也在为我们大熹考虑。”皇后喜笑颜开,像是放了心,“尽管我一个妇道人家听不懂这些,但我感觉风儿说的有道理,陛下不妨让他去试试。”

尹溶风又道:“这些民间技艺虽然微不足道,但像蹴鞠、马球那样,都是千百年流传下来的,若是提纲挈领地看,它们不仅仅是技艺或者游戏,而是可以当做一项有利于全民的事业来做,久而久之,也能够提高这些技手的地位——毕竟他们也是靠自己的汗水和本事吃饭,并不低人一等。”

“你说的这些,确实有道理。”皇帝终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