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9(1 / 3)

内卷女王堕落记 山梵 1810 字 10个月前

自从会考结束后,周延已经好几个礼拜没见过李清嘉了。

下学期他就高三了。为了让学生能够更静心地备考,夏城一中专门给高三学生建了一栋独立的教学楼,还配套一个专门供他们出入的侧门,将他们与其它年段的快乐彻底分开,与世隔绝。

上一届高考一结束,学校就让准高三生搬进去。周延再难有跟李清嘉不期而遇的机会。

从前他还能在早读的时候,看见李清嘉在对面走廊里穿梭的身影。她应该是语文课代表,总是搬着全班人厚厚的笔记本爬上爬下。

他想,“她们班的男生真是太不懂事儿了了!她的挂件同桌呢?也不知道搭把手帮忙一下!”

搬到高三楼后,他们上学时间提早,晚自习时间却延长,将早操取消之后,硬是把一个上午挤出了五节课。不过,学校还是保留了最后一点良善,没有将暑假也直接砍掉,勉强给他们留了两个礼拜。

暑假的第一天,周延虽然有意放任自己补补觉,还是一大早就被早已驯化的生物钟叫起来。

偌大的家里只有他一个人,灶台上的砂锅里温着家政许阿姨一大早做的粥;烤箱里照例有几样三明治、贝果之类的西点;十人位的大方餐桌上只有他的固定座位前放上了餐具和玻璃杯,刀叉反射着锃亮冰冷的刀。

小时候的周延并不是一个缺少陪伴的孩子,至少他的妈妈黎萍用双倍的温柔,将他父亲周启正以工作为借口的缺席补齐。

结婚前黎萍是个有点名气的女演员。她并非科班出身,而是燕京外国语大学里日语系的系花。

那时候,强调对外开放的中国开始注重起来中外文化交流,许多高校纷纷邀请外国著名的文学艺术家来中国开座谈会。燕京外国语大学也成功邀请到日本颇负盛名的作家小林彻子来他们学校做演讲。

黎萍凭借姣好的形象气质获得了给负责接待的校友周启正做贴身翻译的机会。

周启正是走在改革开放风头上的“人才”。他大学毕业之后,用一口流利外语打开了在日本和中国之间投机倒把的门,然后在赚足了启动资金后果断转换赛道,踏实地干起实业。

三十六岁的他已然是一只披着儒雅羊皮、杀伐果断的狼。

文化、作家、商人。这三点元素结合简直是响应时代的完美。

校方为能请回周启正感到欣喜,而周启正也希望用这个活动让他的形象更上一层楼,欣然应允。

重回母校,周启正心情复杂,他一方面羡慕他们的青春,另一方面却也不屑他们不谙世事的朴实,让他自己再回到这个阶段,他想自己是不愿意的。

黎萍走在他身侧,费劲全身解数,叽叽喳喳地介绍校园。她想,如果能唤起他在这所学校里温暖的回忆,让他投资建座图书馆,那就是意外之喜。

“这棵树是当年······ ”

“这栋楼是当时······· ”

“这条连廊上的篱笆是由······”

“作家张三曾在这块石头上小憩······ ”

周启正越听越觉得有趣,这个女孩实在是尽职尽责,连一朵野花都绞尽脑汁地想讲出一些典故!她是不是忘了,他也是这所学校毕业的!

“你见过?”他有心捉弄。

“啊,您说什么?”

“你见过张三在这块石头上小憩?”

“您说笑了,这怎么可能。”黎萍讪笑。

“啊,这样啊,可是我看你说的这么生动,以为你一定是亲眼看见过。”

黎萍听出他是在故意调侃她,有点不高兴,不答反问:

“您见过?”

“什么?”

“您见过张三?不然您怎么这么确信他没在这儿小憩过。”

“······ ”

黎萍话一出口便后悔了,心想自己作为接待实在是没有分寸,在学校辩论社待久了,对这种语言类的刺激有着应激性的反驳欲望。

于是她又讨好道:“我猜您一定没见过他,毕竟您看起来这样年轻。”

周启正被她气笑了,已经好久没有人敢这样对他讲话,这让他有种青春的感觉,不禁有些怀念。

座谈会上的黎萍变了一个样子,规规矩矩地端坐在周启正的侧后方,当周启正讲话的时候会不自觉地前倾,从他的角度只能看见她微垂的眼眸。

他虽不是日语专业,但是大学里辅修过日语,也在日本待过一段时间。翻译对他来说简直多余,不过是排场的问题。

黎萍很聪明,也足够随机应变。周启正的话简短直接,翻得不好会让人觉得有些无理。常常是他只有简单的两个字,黎萍却哒哒哒说了一串,其中一半是敬语。

小林彻子和周启正相谈甚欢,从他的角度可以看见黎萍恬静精致的正脸,很有中国古典的韵味。

他在尾声时终于按耐不住地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