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 章(1 / 2)

百老汇这个地名,一般泛指纽约曼哈顿岛上、汇聚了41家“百老汇剧院”的热闹街区。在这些知名的、大型剧院里,经年累月地上演着商业和口碑双重保障的经典剧目。

比如国人较为熟知的“歌剧魅影”、“猫”等剧目,本地戏剧爱好者和到访的游客,很多都把这里视为纽约文化的地标。

相应的,在这些承担营收重任的核心剧院里,要开发一部新剧,投入成本颇高。

于是,逐渐衍生出了外百老汇、外外百老汇,等更适合研发新剧、或尝试先锋戏剧的中小型剧院区域。

母上大人Yvette女士,除了常年担任知名舞团编舞之外,有时也为外百老汇的小型音乐剧兼任创作编导。今天要在外百老汇The Theater Center(戏剧中心)上演的音乐剧《In the Heights身在高地》,就是她近期改编的作品。

——“Here,我给你留了个好位置。” Alina一进场,就在不大的舞台前、看见了Chloé小姐姐,因为她身旁放着大约有100枚鲜花的巨大花束,非常惹眼。

——“喔,这是你打算送给我妈妈的?” Alina在她身旁坐下。

——“Silly(傻妞),这是你打算献给你妈妈的,等她出来谢幕的时候!” Chloé把花束勉强塞在两人之间的地板上,敲打不开窍的闺蜜,“我只是那个帮你把花拿来剧院、又人美心善的好朋友。”

——“OKK,我心领好朋友的美意了。”

——Chloé再次压低嗓音,问道“怎么现场来了这么些老头,这不是讲拉丁裔族群故事的音乐剧吗,难道我查到的介绍是假的?”

——Alina环顾四周,也低声回答,“算不上都是老头,最多是中年人罢了。我忘了告诉你,这一场是剧评人专场,来的都是业内人士,等他们评价反馈完了,还会有一轮修改,然后才会正式上演呢。”

原来是这样,怪不得开演时间已经快到了,现场空座还有好些。

——Chloé小小的失望了,“还以为今天会有很多拉丁帅哥到场呢。”

——“噗嗤!” Alina在闺蜜怨愤的目光中,憋住笑,“那等正式上映了,我再问女王大人要些票?要不然,这花还是你献上去,这样她应该肯多给你发几次招待票。”

——“啧,我又不是买不起票!不过,女王大人特意叫你回来,是为了什么?只是让你欣赏她的新作吗?”

——Alina心里隐隐有感觉,但不想承认,撇撇嘴,“我也很好奇,应该不是为了看剧,这又不是她的里程碑作品。”

想当年,Yvette女士事业突破、受邀成为音乐剧《芝加哥》首位华裔编舞时,周老爸可是当场为全家人下单了一年份的套票,以示支持。

相比那样的大作,今天的场子确实有点不够看。

不过母亲是事业型女性,从来不会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就让女儿来回折腾,所以Alina还是安心等候。

她已经发信息,告诉自己到场了,开场前是后台最为忙乱的时刻,估计等到演出结束后,才有空档。

——Alina随意换了一个话题,“对了,你之前说要做旅行博主,也没见你发视频出来啊?”

——“啊!我本来想去墨西哥、再拍点海底洞穴景观的,后来遇到那个男人,就忙忘记了。” 果然,今天想做、明天忘光,这才是Chloé本色。

——“不出所料啊!你干脆发起一个,实现100种奇葩想法的挑战赛好了,我觉得这个主题,全世界只有你能做到!”

全场灯光渐暗,Alina这次没有注意到,闺蜜的眼神闪闪发亮,好像真的获得了某些灵感。

《In the Heights身在高地》是一部讲述拉丁裔族群,在故乡和都市之间徘徊,想要追逐梦想又现实受阻,面对亲情与爱情抉择的生活群戏,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故事线,共同交织成一张少数族群社会网络。

原本的故事虽然不算家喻户晓,但也早已有了影视改编版本。Yvette女士的改编思路是显而易见的,减少单人独白,加入更多拉丁音乐和舞蹈元素,放大戏剧冲突点。当故事本身不再新鲜,那么讲故事的方式,新鲜有趣一些,也是一种更靠近市场的诠释。

看闺蜜很快投入剧情、随着拉丁节奏轻晃身体,Alina觉得妈妈的改编,未必能征服每一个剧评人,但应该会受到观众的欢迎。

所以,是要找我谈什么呢?冰舞巡演?还是和冰缘签约的事情?

不论业内人如何评价这次改编,但他们一定是最尊重演出团队的观众,等演员和主创团队纷纷出场、再三谢幕之后,才有人收拾东西开始离场。

Alina也笑纳了闺蜜的好意,捧着一大束鲜花,当场献给台上的母亲。在Chloé的撺掇之下,都不爱拍照的母女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