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1 / 1)

伐秦之争的传播效应比想象中更加猛烈,晋代凉燕等地的百姓似乎都激动万分,无比期待战争的到来,亡秦的流言随着九月的寒凉散播,躁动夹杂在秋风中。一时间秦国风声鹤唳,百姓人心惶惶。

苻律听闻传言,瓦解燕国之心日益增加,燕国上下岌岌可危。燕相张南山不断给许赐修书,殷切表达心忧之意。许赐纵观形势,安抚燕相,并督促代、凉、晋尽快结盟出兵。与此同时,代国边境依旧遭到苻唯侵扰,苻唯所到之处,血流成河,简直成了代国的梦魇。长江以南的晋国和青城表示听候调配,随时可发兵。伐秦之举对于晋国来说虽可有可无,但是也算锦上添花。

公元369年10月,燕监国病逝。消息一经传出,燕国上下举国大惊。朝上只有燕相张南山、燕公主素丝、还有几位谋士等勉励维持,元老旧臣告老还乡,年轻谋士另寻他路。百姓抛售房屋祖产,带着盘缠远走他乡,留下了一地的老弱病残。张南山曾几次昭告,不日即可伐秦,却依旧免不了燕国大厦将颓之势。

张南山于是致书各国,陈情利弊,希望能把约定在来年春天的伐秦提前到11月份。燕相十分焦灼,况且他现今周围没有什么名士辅佐,这封信竟写得十分悲愤而又焦急,卑微地祈求各国,所图之意显山露水。多年之后,张南山再次从许赐的点苍藏书室翻出这封信的时候,不禁面红耳臊,当年的张南山因为这封信真真算是贻笑大方了。

许赐接到张南山的来信后,随即在回信中写道:

南山兄请宽心,点苍必全力支持燕国的决定。若燕国有旦夕瓦解之虞,许赐愿携点苍前往龙城,驰援燕国重建。秦代矛盾日益突出,代国想必也愈加不满,不日即可开战。若此时南山兄自乱阵脚,后续秦国发力,燕国必首当其冲。

弟许赐

代国拓跋桑榆接到张南山信之后,于盛乐奉栈密召大将军久尊和谋士楚道。

盛乐是代国都城,而奉栈是代国培养学士以及谋士的处所,相当于凉国的姑臧长阁。不同的是,长阁面向全天下招募学员培养,学生遍布各地,因而秦晋的很多名士对于长阁都怀有殷殷怀念的情愫。而奉栈招收学员的标准却甚为严苛,且封为谋士的学员只能辅佐代国,不可前往他地,否则会被秘密处决。奉栈对于天下读书人来讲,是一个十分神秘的存在。谋士们云游四方,必先前往凉国姑臧长阁修习礼法,再去秦国长安轩榭修习谋略。若学有余力者,如代国第一谋士楚道,还曾前往晋国建康知亭修习文人虚怀,但能修习至此,天下寥寥几人,多数人在长阁浅尝辄止。通常姑臧长阁一年一期,长安轩榭三年一期,建康知亭则是五年一期。因而长阁修习门坎比较低,而知亭十分难考,能够进入知亭修习的人后来基本上都名满天下。因而天下文人师出同门,境界不同,思想却相通。唯有奉栈,在此修习过的人都聚集于代国,它所传播的思想竟一点也不被外人所知。

久尊看完张南山的来信之后,将其递给楚道,说:“这个张南山,虽为人坚毅,有些铁腕,但是未免显得太轻狂了。我倒好奇,燕监国病逝,这下谁能给这个张南山收场。”

楚道缓缓将信笺递呈还给拓跋桑榆,缓缓说了一个名字:“恐怕是许赐。”

“许赐?那个仙资宗主啊!想当年他在长阁修习的时候,和张南山是同期。两个人好得穿一条裤子,这我们都知道,”久尊说,“当年张南山也算是风流倜傥,许赐对其十分仰慕。后来两人相约去长安轩榭书院求学,奈何轩榭考核十分严格,张南山顺利修习,而许赐却中途因成绩太差被逐出轩榭。而今几年过去,许赐不断努力,点苍日益强大;而张南山在仕途上铁腕治理,虽取得些成效,但明显后力不足,这些年愈发整个人显得轻狂了许多。这样的张南山,许赐还会庇护吗?”

楚道说:“依照许赐在长阁的反应来看,他会帮助燕相。不仅如此,而且会倾尽点苍派,听命于张南山。”

桑榆微微点头表示同意。

久尊看到两个人的态度后,一把锤在腿上,道:“许赐此等人物,文韬武略,又有治理帮派之才,模样俊俏,风姿潇洒,怎么就对张南山唯命是从?若是能受命于代国,我们便是如虎添翼。”

楚道看了一眼久尊,叹了一口气,接着说:“当下,重点不是张南山想出兵,谁会帮助他。”

“那是什么?”久尊微微蹙眉。

楚道说:“是我们可以派兵了。”

“以燕国之名。”

两人正前方传来桑榆低沉又微带哂笑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