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2)(1 / 3)

向宁随之抬头。

是他?

他是什么时候挤进来的?

贺逍低头看了看眼前还在发呆的女孩子,又瞥了一眼旁边的那对夫妻,伸手帮他们的行李也拎了下来。

“啊,谢谢。”年轻夫妻忙向这位高大的男子道谢。

贺逍不语,又看了一眼向宁。“你需要个推车。”

向宁有些想笑。

“谢谢你。”她仿佛轻松下来,真的笑了一下,“谢谢你帮我。”

“举手之劳。”

向宁前一秒还在笑,后一秒仿佛闪电经过,忽然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

“啊!我知道你是谁了。”

她飞快地翻出包里的名片夹,“贺医生,幸会啊,您可能不认识我。”

她伸出葱白的手,递出一张崭新的名片,神色温婉,语气温柔。

“我叫向宁。”

对面顿了一下,伸手接过名片。

向宁

XIANG Ning

P&T律师事务所资深律师

“我……知道了。”

嗯?

她眨眨眼。

他看着眼前这个清丽短发的女孩子,不明所以地沉默了片刻。

“你的登机牌上有写。”

这样啊。向宁展颜,“贺医生,您还记得去年的佩奇项目吗?您当时是这个项目上的医疗顾问专家组成员,久仰大名。”

贺逍看着她又熟练地翻出平板电脑,打开一个备忘录展示给他看。“喏,就是这个项目。不知道您还记不记得,我当时是这个项目的主办律师,给您写过几封咨询邮件。”

佩奇项目算是向宁作为一把手主办的第一个正式项目,也是他们律所近几年的明星项目之一。所以她印象很深,项目上事无巨细的大小细节,她几乎都记得。

佩奇项目的标的公司是一家医疗龙头企业,因为项目本身很复杂,涉及医疗方面的专业知识又极为精深,圈外人士的确弄不明白。

交易各方特地聘请了几个第三方独立顾问,组成了一个豪华医疗专家组,为这个项目提供一些专业支持与评估。

专家组一共五个人,剩下四位专家她都在不同场合见过了,只有贺逍,因为一直对不上行程安排,一直到项目交割完成他们都没机会见上一面,她当时也只能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向贺逍咨询对一些问题的看法。

律师很忙,往往同时上着不同项目,所以她的邮件都言简意赅,寥寥数语,一般只需要专家回个大致的结论即可。

但没想到,她收到的回复都很长。

“向律师,邮件收悉。这不是一个简单能用是或否回答的问题。我尝试从这几个方面阐述一下我的观点,供你参考……”

“向律师,你好。近闻国外的情况有些不好,请多保重。关于你上次提出的问题,我简单谈一谈我的看法……”

“向律师好,近日院务繁多,抱歉迟复,希望没有耽误你的工作。你的结论性意见,我大致认同,不过有些分析,还值得商榷。我另修改了几处英文表述,供参考……”

……

虽然有些慢,但贺逍回复得比任何一个专家都认真,对待咨询事宜的态度,甚至比他们律所主任还上心。

向宁的那份报告后来写得那么无懈可击,项目交割后还被客户一路写感谢信到律所一通夸,有他一份功劳。

向宁一开始猜他或许拿人手短,是不是在这个项目上能大赚一票,像她一样,所以如此勤勤恳恳,任劳任怨。

没想到主任说不是,贺逍作为中方委派的顾问代表,完全是义务劳动。

“您真的在这个项目上帮了我好多!”她爽朗一笑,“不管懂了多少,我都感觉受益匪浅。”

其实一开始,她还觉得贺医生洋洋洒洒,会不会有些大题小做了。毕竟他们是在做商业判断,不是真的在做医学研究。

但后来,她也确实被他的严谨和敬业所打动。

“我当然记得。”贺逍用手指摩挲了一下那张质地很好的名片,平整地放入自己的皮夹内层,空气中残留了一些淡淡的木香。

“你经常在半夜发邮件,我那时候没少激励科里新来的轮转医生,但凡有点你的工作热情,他们的绩效就一点问题没有。”

啊这,咳咳。

向宁被他说得有些不好意思,“是我夜猫子的作息不好,不要让小朋友学坏了啊。”

她利落地把平板电脑收进手提包里。

“真的太巧了,贺医生。没想到最后还是见到您了。”

佩奇项目去年底成功去纽交所敲钟,客户牵头在纽约大办了场庆功宴,医疗顾问团也被邀请过去觥筹交错。

不过贺逍好像当时在国内抽不开身,并没有赴宴。

虽在意料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