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28 追光而来(1 / 2)

我拒绝可爱,我就是傲慢的,我绝不低头。

——嘉柏丽尔·香奈儿

星期天的下午,扎哈拉把埃尔兰兹送回了拉法布里卡的小学,“表现好点,我周五来接你。”

“要早点来。”埃尔兰兹已经适应了寄宿的足球学校,哪怕舍不得,也不会像几周前一样哭着给扎哈拉打电话了,“一定要早点来。”

“我不会忘了你的。”也不知道这孩子为什么总怕被忘掉。

弟弟妹妹都住在寄宿学校,扎哈拉轻松了很多,生活上操心的事少了,也更能专注于工作。

或许还能顺便提升一下自己。

她决定挑战马德里自治大学的研究生,边工作边在语言教育领域继续深造,往大了说,语言教育促进国与国之间的人才交流,私心来说,更高的学历,更纯的含金量,更优渥的薪水,更好的生活。

没人不想过得好点,一家的支出让她无法如自己爱好的那般走纯学术的道路,她只能尽自己所学所能多挣些钱,直到加比娜和埃尔兰兹离开她的羽翼。

如果她要作为扎哈拉生活一辈子,可能要到四十多岁才会考虑非教育类的理论研究,比如早就被她抛诸脑后的,她本应以林青的身份去研究的比较宗教学。

责任与理想难以两全,扎哈拉同样面临着选择,人性是自私的,她想过放弃加比娜,也一度决定引产孩子,哪怕生下埃尔兰兹,开始也考虑过送养,只因埃尔兰兹并非她的血脉。

可她选择了责任,最不好过的几年,加比娜的叛逆,埃尔兰兹的哭闹,哪一样都足够把她逼到更年期,但她始终不曾后退。

扎哈拉。

在希伯来语和斯瓦希里语中,这个名字的含义是‘闪耀’‘发光’。

意味着在太阳照射不到的地方,她必须自己成为光。

“扎哈拉·马西亚斯,马德里自治大学下属孔子学院汉语讲师…”官网图片中的扎哈拉神情严肃,不苟言笑,充满了理性之美,天生的凌厉与英气,与艳丽的容貌形成了强烈反差,克里斯硬生生对着这张分辨率极低的图像脑补出了床下温柔体贴,床上热情火辣的拉丁美人。

克里斯自信他有这个实力迷到她理智全无,后悔曾经对他疾言厉色,求着他要她。

就算走不到一起,至少他可以享受难得的征服过程,这比见了他就恨不得贴上来的社交名媛有挑战性得多。。

况且她弟弟还挺可爱的。

从十九岁到二十六岁仿佛只是一眨眼的事。

适当的运动可以保持健康与活力,健康的形象会给身边人好的影响,而过度非社交礼仪外的打扮与随心所欲的约会对于扎哈拉来说纯粹是浪费时间。

经常有私交很好的同事和学生问扎哈拉不趁年轻去多和男孩们约会,担不担心变成‘祖母修女’。

“即使是吉赛尔·邦辰也会变老。”年龄不在扎哈拉的焦虑范围内,所以她开得起玩笑,“在去世前找到真爱就可以了,没必要非得是现在。”

扎哈拉不考虑长期约会和缔结婚姻的原因除了两个需要经济与情感支持的孩子,还有她不确定原来的扎哈拉会不会在某天回归身体,亲人尚且好说,处理起爱人问题就比较麻烦了。

所以虽然身边不少追求者,但她的大多数约会都无疾而终,偶然遇到彼此满意,生理心理都合适的感情,也因为对方提出同居而戛然而止。

组建新的家庭意味着更重的责任,她无法做到专注工作,尽心维系感情,还能全力照顾弟妹,不是没有富二代承诺养她——情人的承诺如水中月镜中花,扎哈拉不可能拿未来赌一份感情和感情带来的好处,她从小接受的观念是,自己赚的钱,用起来也心安理得。

“你觉得自己什么时候才会低头?”负责扎哈拉的心理咨询师某次聊了这个问题。

“活不下去的时候。”当人身安全没有了保障时,自尊就成了一件很薛定谔的事,“否则我必须强硬下去。”

既是对世界的态度,也是给弟妹的榜样。

“演讲?”扎哈拉接到了行政管理处的通知,在学术报告厅要进行一场演讲,她被临时借调担任现场翻译。

“感谢您对我的口译水平的认可。”她看了下时间,“但两个小时后我还有孩子要接。”

“用不了两个小时,马西亚斯小姐,这不仅是工作,也是展现水平和能力的机会,您不会后悔的。”行政女士递给她可能需要用到的资料,“我们都知道您在履历上需要更多的加分项。”

“好的,我会准备的。”扎哈拉只得点头。

“‘从蹴鞠到足球’?”她随手翻阅了几下讲稿,谁会讲这么无聊的体育文化话题?

克里斯蒂亚诺·罗纳尔多?

那位举世皆知的足球明星?

大学邀请体育与文艺方面的明星来进行演讲不是新鲜事,她小时候暗恋的男生是华盛顿奇才的铁杆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