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至正二十年,陈友谅斩徐寿辉于太平,自立为帝,建号大义。同为徐寿辉旧部明玉珍与之决裂,命部将莫仁寿驻守夔门,议讨陈友谅,移檄四方。朱元璋设计于龙湾,首次击败陈友谅,随即朱元璋成长为天下尽知的一股势力。至正二十二年,明玉珍受刘桢等人拥立建元,国号大夏,年号天统,定都重庆。时江西省纷乱,民众大部出走,其中部分迁至麻县(今湖北麻城)。其中有一户杨姓人家亦跟随流民迁入麻县,时麻县已为朱元璋统辖区。杨姓人家主为杨光寿,略识文字,能作文章,在麻县及随县均有一些名气。至正二十六年明玉珍突然病逝,年仅三十又八,十岁子明昇即位,与彭太后一同执政,以刘桢为相。至正二十八年,即洪武元年,朱元璋改元称帝,彭太后认为明昇年幼,刘桢一人难以支撑朝廷,大夏政权迟早会被朱元璋吞并,于是便密诏明玉珍旧部乡党入蜀,其中随县与麻县部分乡绅官吏相应入川,洪武二年,杨光寿亦携家眷入蜀,迁入新都县。同年,朱元璋派使臣入蜀征求木材,明昇将巴、蜀两地特产也一并献上。其中蜀绣、蜀锦、苴却砚等让朱元璋见识到蜀中富饶,立志要吞并大夏。同年派杨璟入川劝降,明昇拒从,便想依据蜀中天险以拒大明。洪武三年,兴元守将献城投降。吴友仁几次前往进攻,都未能攻克。同年,朱元璋为征伐云南,派遣使者前往借路,刘桢进言春秋虞国之祸,于是明昇拒不遵从诏令。洪武四年正月,朱元璋命征西将军、中山侯汤和统率左副将军、江夏侯周德兴,右副将军、德庆侯廖永忠等率领京卫、荆襄水师由瞿塘峡直趋重庆,进攻巴地。征虏前将军、颍川侯傅友德统率副将军顾时等率领河南、陕西步兵、骑兵由秦、陇直趋四川成都,攻打蜀地,连克数城,明昇大惧,彭太后不忍百姓受苦,便与明昇反绑双手向汤和乞降,汤和受降。

大夏政权虽亡,但反明势力依旧存在,其中以刘桢为首的势力最为活跃,加上时白莲教为祸,朱元璋非常头疼,最终决定由四川填山东籍,洪武四年至洪武八年间,四川数万军民都被迁入山东。同张士诚降部一样,降将一律落为军户,卒为军奴,女眷则充寡妇营。自此蜀中算是迎来安定时光。

洪武三年,朱元璋开南北恩科,杨光寿赶考,南方科场文子云集,杨光寿落第,随后三次参考,均未及第。于是杨光寿便回到新都县,以耕读传家,后传数代,家门逐渐起势,至成化十七年,有一后代杨耕考中进士,官至湖广提学佥事。杨耕生有二子,为杨敬廷与杨仪廷,其中杨敬廷早父亲三年考中进士,名声大噪。杨敬廷有一子为杨青,正德六年考中状元,一家二代人为内阁首辅,杨家一门开始显赫。自此也便成就了接下来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