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青与黄萍就这样在云南生活了三年,这三年,二人留下了不少的作品,也是这三年,成为了二人一辈子都难忘的快乐时光。但好景不长,嘉靖八年年初,敬廷身体突然急转直下,眼看就快不行了。邹氏正在新都照顾敬廷,而还有敬斋与敬轩在新都,本身黄萍可以不用管家中琐事的,但敬廷身体眼看就不行了,敬斋连忙修书杨青和杨岚,杨岚随后很快回到新都来。

杨岚回到家后,只见敬廷虚弱得躺在床上,已然说不出话来了。杨岚赶忙跪在父亲病榻前,不住的给敬廷磕头,嘴里还喃喃道:“孩儿不孝,竟不知父亲病重,未能在身边侍奉。”敬廷似乎连转头的力气都没有了,但敬廷似乎是察觉到杨岚回来了,艰难的转头,但最终没有成功。杨岚见状,立刻上前来,俯下身听敬廷喃喃,但敬廷已然没有了说话的力气,嘟囔不清,最终杨岚也没有听清敬廷所说的话。

在一旁的敬斋见状,于是对杨岚说道:“你父亲是在问你哥哥回来了没有?”敬斋从小和敬廷关系要好,且敬廷一直对敬斋都非常不错,敬斋自然知道敬廷心中的想法。

杨岚哭着对敬廷说道:“兄长已在回来的路上了,父亲你要好好调养,等徽平兄长回来看你。”其实杨岚也不知道杨青是否在回来的路上,只是眼看着父亲即将不行了,所以就撒谎骗了父亲,只能在心里默念杨青快快回来。

敬廷似乎听懂了杨岚的话,竟又缓缓的转过头去,再也不言语。过了半晌,杨岚退出房来,邹荷悦依旧在照顾敬廷。来到内廷,杨岚问敬斋道:“四叔,不知徽平现在何处?”

敬斋道:“已在半月前捎信过去,也不知收到没有,也不知徽平能否再见到你父亲最后一面。”

杨岚道:“但愿哥哥正在回来途中!”

敬斋道:“但愿如此!”随后二人又聊了些家常,各自散去。

话说杨青的确没有收到家中来信,只因送信驿卒在中途病逝,一大堆的信件没人递送,等到驿卒尸体被发现时,绝大多数信件早已被雨水冲毁。

嘉靖八年四月,在众人悉心照料下,敬廷竟开始逐渐好转起来,不久竟然能下床行走。见到此景,众人都不免舒了一口气。岂不料,杨岚竟在家染上风寒,自己却一病不起了,不多时竟然一命呜呼!杨府人万万没想到,敬廷好不容易才好起来,杨岚竟突然去世!这令刚刚好起来的杨敬廷受到沉重打击,一时竟失心疯了。敬斋见状,急忙将敬廷锁在房中,随后紧急修书给杨青,又匆匆料理杨岚后事。

所有人里,只有邹荷悦最伤心,自己一心照顾公公,却不料公公刚好,杨岚却突发恶疾去世,见杨岚去世,邹荷悦几度昏死过去,醒来又止不住大哭,不多时又哭晕了过去,也不知这样过了几回。杨府上上下下都为此忙得焦头烂额,敬轩与敬斋更是几度累到瘫坐地上。他们二人也没有料到杨岚会突然去世,赶忙唤回在国子监读书的杨志仁与杨同仁,又招呼几位晚辈回家服丧。

杨岚一共有三子,长子杨其仁,次子杨斯人,季子杨有仁。杨青此时有五子,长子杨志仁,次子杨同仁,三子杨宁仁,四子杨右仁,季子杨资仁。早年杨青和李文蔓还生有杨恩仁、杨耕仁二子,但这二子均未活过一岁便早早夭折。杨志仁、杨同仁均为李文蔓所生,二人如今已十七八岁,早年受杨敬阁所推荐,去往国子监读书。不多时,八位子侄均已到齐,为杨岚服丧。

自从敬廷辞去内阁首辅的位置后,杨家就开始走向没落,虽志仁、同仁均已考上举人,但杨家除杨敬廷、杨敬阁、杨青、杨岚四人外,杨家便再无人考中进士。而今敬廷、敬阁均已归养,杨青被谪滇南,杨岚却也英年早逝,杨家再无有能力撑起家族的人。这些事情敬斋一直看在眼里,但他也无能为力,自己未曾有半分功名,几个儿子也大都不是读书的料,早早的便安排搁置产业,下海经商去了。虽家境还算过得去,但从商之人,毕竟还是不受人待见,使他总感觉低人一等。而今杨家最后的希望便在杨岚身上,但杨岚却突发恶疾而卒,实在让人不禁悲怜。敬斋一直在新都打理整个杨家氏族,即便几度经受打击,杨家在新都,依旧是影响力最大的存在。

杨岚的三子,大的只有十岁,小的只有三岁,而今他突然离去,邹荷悦与三子二女顿觉无依无靠,只是跪在杨岚灵前,不住的擦拭眼泪。敬斋见状,明白邹荷悦的难处,晚饭前,把邹氏唤到一旁,对他说到:“侄媳不必忧心,吾辈视青玄如己出,定然不会置他的子孙于不顾,你且安下心来,我虽年迈,但身体还算硬朗,定会助你将他们培养成才!”敬斋也并未食言,为了几个子侄,硬是活到了九十岁才去世。几位子侄也在他的培养下,各有前途,当然此为后话。

邹荷悦见此,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于是领着几个子女朝敬斋磕头。敬斋见状,急忙将邹氏扶起来,也不知该说些什么,毕竟人家刚刚失去了丈夫,只是默默的继续料理杨岚的后事。

杨岚去世的消息很快传到了杨青的耳中,随即杨青便上书回乡奔丧,但嘉靖不许。无奈杨青只能与黄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