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包各种疑难杂症的刘氏家族奇葩王者003号&004号(1 / 2)

刘子业(449年-466年)双鱼座宋朝

姐控,为表示对亲姐姐刘楚玉的喜爱送给她30个面首

天天嘲笑叔叔们胖得像猪被胖子叔叔杀了

刘昱(463年-477年)还是双鱼座宋朝

以为堂兄刘子业是唯一一个废帝没想到自己是第二个

滥杀无辜不信鬼神报应但相信织女会渡河

因此丢掉性命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这首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小伙伴们上学时都背过。虽然表达的是辛弃疾调任镇江知府后,登临北固亭,抚今追昔,感叹报国无门的宋词,但里头“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和“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却提到了刘宋朝的两个典故。

刘宋,是南北朝时“宋齐梁陈”中的“宋

”朝,同时也是4个朝代中存在最久、疆域最大、国力最盛的王朝--当然,同后来赵匡胤建立的宋朝比起来,这个南朝时期的“宋”还是弱得多。谁强谁有冠名权,所以为了区别赵匡胤建立的宋朝,南朝时的宋朝,因为皇帝们都姓刘,就被称作“刘宋”啦!

(什么?你问叫南宋行不行?不行,那也是赵匡胤家的!就这么霸道!)

刘宋的开国皇帝叫刘裕,小名寄奴。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辛弃疾这句诗,说的就是他来到刘裕故居旅游,字里行间,可以读出辛弃疾对刘裕的敬仰之情。

当然敬仰啦,刘裕多霸气啊,“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而且刘裕还是底层出身,从草根到皇帝,多励志!

南朝第一帝·祖宗没病·刘裕

刘裕一出生运气就不好。

老妈生他难产,小的保住了大的没保住,老妈挂了。刘裕老爸没钱请乳母给刘裕哺乳,那会又没有奶粉(管它国产的进口的,海淘的还是行货,都没有),怎么办?

老爹打算把刘裕抛弃了,让他自生自灭。

刘裕:“爸比,这真是个‘好主意’!”

还好当

时有位好心的妇人,伸出援手,养育刘裕,他才得以活下来。不然历史上就少了一位帝王、一个朝代,不知会引起怎么样的蝴蝶效应?

刘裕长大成人,身高和颜值都是有的,说是“为人雄杰,气度宏大,身高七尺六寸,风神奇伟”。唯二没有的就是钱和权。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樵夫、农民、渔民和卖草鞋的(怎么皇帝都是卖草鞋出生?)他都做过,那个时代的人比不得现代人,对低等职业没有尊重,大伙儿自然瞧不起刘裕。只有出身琅琊王氏(特别高贵的一个家族)的王谧特别敬重刘裕,说他一定会成为大英雄。

刘裕:“王兄弟眼光不错,押对宝了!”

在刘裕年轻时,朝代还是晋朝--就是司马昭建的那个。不过已至末年,天下混乱。乱世最好最快捷的升迁机会是什么?当兵!

所以刘裕就去从军了。

他打仗很厉害的,是那种上场型选手,一进入Battle状态,就会忘我。有一次刘裕带着十人侦查部队遇上了几千人的起义军(朝廷不行了,造反的就多),我方与地方人数比例1:50的情况下,刘裕居然没有选择逃跑,而是正

面硬刚。有没有搞错?

没搞错,在随从死了大半(5/10)的情况下,刘裕仍浑然忘我,手舞长刀,沉浸在酣战中,自然“杀敌甚多”。后来援军到了,起义军逃退,刘裕斩杀俘虏千余人还不够,还要乘胜追击,一举平定山阴(就是现在的浙江绍兴)。

也许有的男人,天生就适合战争。

当时的吴郡、吴兴郡和会稽郡并成为“三吴”(现在长江下游地带,就是江南),是晋朝贵族家庭最多、最繁华的区域。刘裕转战三吴,在几年内屡次建奇功--他每次都充当先锋,作战勇猛,披坚执锐,每战挫敌。

而且全都用上了智谋,都是以少胜多。

晋朝末年本就稀缺会打仗的人才(王家谢家那班公子哥,一般都只会写书法、下棋和吸五石散),所以刘裕很快被提拔了。

晋末热门Boys里:桓玄,一代枭雄桓温的儿子,出身不凡,人长得“相貌奇伟,神态爽朗”,还“博通艺术,亦善写文章”,浑身上下都散发着艺术气质。这么好一孩子,做什么不好非要搞篡位。

孙恩,也是一表人才,教育良好,却自个想不通,搞邪教,做海盗。

王凝

之,王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