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 2)

太子:“父皇,儿臣知道您管办身份证,可也不能让儿子动不动就去拍超丑的身份证照啊!儿臣微服私访时,一掏七八个身份证,警察还以为我是搞电信诈骗的呢!”

有传说,李隆基第一次把儿子的名字都改成水字旁,是因为正逢蝗灾,要水灭。后来想起来唐朝皇族五行属土,要不得水,就也改过去。也有说这改名的强迫症是李家上上辈遗传下来的。李治(李隆基爷爷)生孩子,起名必须两两一组,严格对仗,不然浑身不舒服。例如李忠和李孝,所谓忠孝。李贤和李哲,所谓贤哲。李上金和李下玉,是为金玉。李旭轮和李令月,是为日月。

不仅自己心里爽,还让孩子们那一辈学习对仗从襁褓抓起。

(李治唯一没对仗的儿子叫李弘,名的意思是“太上老君转世的救世主”,虽封为太子,却没有做皇帝的命,早早去世。有人说李弘属于被名字“压死了”,但也有不少说法是武则天的鸠酒毒死了他。)

反正至李治和武则天那辈起,就热衷改名。两夫妻合计用了32个年号,一心血来潮就改名。两位侥幸逃命的光杆司令儿子,李旦、李显,也是改来改去。李显这边,是李哲改李显再改李哲再改李显,李旦是从李轮旭改至李轮,最后改至李旦。

全家人都犯强迫症,都是改名狂魔!

只不过李隆基改名症状范围更广,给儿子们改名成功,就开始给别人家的孩子改名。

阿倍仲麻侣,是日本皇族,遣唐留学生(那会儿都是别人国家来咱大唐留学镀金),是中日文化交流杰出的使者,在如今的西安和日本奈良,都有阿倍仲麻侣的纪念碑。阿倍仲麻侣这人,中文是说得非常溜

了,可以流利念出“刘奶奶吃榴莲牛奶”那种。他来长安留学,顺道结交朋友,比方说李白、王维(注:这两人不和,有许多共同好友,但两人一直在诗里装不认识)。阿倍仲麻侣送了李白一件袍子,李白非常高兴,秀进诗里,“身著日本裘,昂藏出风尘”。后来,阿倍仲麻侣坐船回日本,到冲绳时遇到大风大浪,杳无音信。李白以为好友葬身大海(当时都这么传),就哭着写诗发微博、发朋友圈。没几年阿倍仲麻侣回到长安,大家都高呼鬼呀,阿倍仲麻侣解释说之前冲绳大风,船被冲到越南。

虽然这事挺尴尬,但李白写给阿倍仲麻侣的悼诗还是很红的: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这诗叫《哭晁卿衡》。等等!诗里的“晁卿”是谁啦?这诗看起来和阿倍仲麻侣没有一点关系啊!

NO!关系大了!李隆基当年嫌“阿倍仲麻侣”又长又拗口,给他改名晁衡,字巨卿。虽然名字改短了,但笔画仍然多,写起来复杂度没降低。但李隆基不管,只要朕念着舒服就最OK。

同样被改名的还有河西猛将安重璋,被李隆基改名为李抱玉。不过因此得到国姓,也算是一笔划算的买卖了。

还有咱们著名的画家吴道子,就是观公孙大娘舞剑悟出用笔之道的那位,也被李隆基改过名。那一天李隆基待在宫里,心想:“好无聊啊……”不由得就想起之前在蜀中嘉陵玩时,山清水秀的美景。

李隆基心想:“好想再见到嘉陵江的山水啊……”

皇帝有权任性,当即让李思训和吴道子去嘉陵江写生,回来后好在壁上还原,让李隆基随时可以见

到嘉陵江。李思训领命,之后带着许多草图回来,在壁上画了几个月,景色超级还原。吴道子回来后,却一张草图都没画,空手而归。

李隆基:“Excuse me?”

吴道子:“臣无粉本,并记在心。”

李隆基半信半疑,命吴道子在大同殿的壁上作画,吴道子凝神挥笔,一日画成。且不是单板还原,而是将嘉陵江的神魂融入画上的山水风貌中,三百里旖旎风光跃然纸上。

这一波操作令李隆基非常服气,不由感叹:“李思训数月之功,吴道玄一日之迹,皆极其妙也。”

吴道……玄?是的,李隆基一服气,就不知不觉犯了强迫症,张口就把吴道子名字改了。(不过后世直接无视了李隆基改名,还是称其“吴道子”。)

再往后,单纯给人改名字已经满足不了李隆基,他开始给动植物改名了。

比方说鹦鹉不能叫鹦鹉,要叫“金衣公子”,瞬间格调就上升了3个档次有木有!!(唐明皇游玉禁苑,见鹦鹉羽毛鲜洁,因呼其“金衣公子”。)

当然你问绿羽毛的鹦鹉怎么办?

别急啊,李隆基给它改名“绿衣使者”。

这只鹦鹉还附赠一个传奇故事。长安人杨崇义,妻子刘氏出轨隔壁老李,做潘**西门庆杀了杨崇义,埋到家里的枯井里。这事做得干净利落,除了刘氏和老李,再无第三人知晓。刘氏杀完人后装无辜,说找不到老公,让仆童找也找不到,就告了官。官兵四处搜捕都找不到,某一日找到杨家来。所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