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躁症&暴力狂(2 / 2)

考出来的,只有赵匡胤时期是打出来的--是文状元不是武状元。

那时候,考三道题,一诗、一赋、一论。(诗我们背得多了,赋想想《赤壁赋》,论想想《过秦论》,就明白分别是什么形式。)

建隆以来,逐科试士皆是一赋、一诗、一论,凡三题。

那评分标准呢?

嘿,这就稀奇了。“殿试用三题,为以先纳卷子,无难犯者为魁。”谁先交卷,没什么大错,谁就是第一名。

皇上定的规矩,大家能有什么办法?

跑呗!

所以一个好的应试选手,除了读万卷书,还得读万里路--体育权重太高了!百米10秒,你的高考就成功了一半。

殿试都这么奇葩了,还有更奇葩的情况--两个人跑第一,同时交卷。

开宝八年殿试,就出了这么桩低概率事件,王嗣宗与陈识一起交卷,跑步速度不分上下。

这让赵匡胤很为难啊!

然后他这个暴力狂说

:“你们摔跤吧,谁赢了谁第一。”

王嗣宗:“?”

陈识:“?”

围观群众:“?”

但是赵匡胤都这么说了,王嗣宗和陈识只好甩开膀子Battle,原本充满书墨香味的殿堂瞬间变成《摔跤吧,陛下》。

后来王嗣宗赢了,成了状元,陈识输了,则是榜眼。

但王嗣宗之后一直被大家私底下叫他手搏状元。

本来是文质彬彬去考读书写字的,怎么就画风突变,成了徒手搏斗的莽汉呢?

王嗣宗很痛,一生的痛。

“开宝八年廷考,王嗣宗与陈识齐纳赋卷,艺祖命二人角力以爭之,而嗣宗胜焉,嗣宗遂居第一名,而以识为第二人。”

宋朝以前,宰相在朝堂上见皇上,是有座位的,所谓“坐而论道”。到赵匡胤这,他狂躁啊,不喜欢别人跟他一样做着,便耍了个滑头,有一次跟宰相范质(嘿,又是这位,继陈桥兵变第二次被骗)谈政事,赵匡胤忽然说:“朕眼花,你们把奏折拿近点。”

那时没眼镜,范质走上前,结果身后一阵风,内侍迅速撤掉了宰相的椅子。

范质:“……”

从此以后,宰相们就只能站着跟皇上说话了。

而且宋朝官帽,我们在画像和影视上都见过,有很特别的两根长翅,走起路来能把旁边人抽到脸疼的那种,这也是赵匡胤设计的。

原因是他一次上早朝,在听取某个大臣奏事时,发现两侧有不少官员窃窃私语。

赵匡胤:“不听讲!”!

心头火。

火得恨不得敲黑板!

赵匡胤自己狂躁了一阵子,退朝后就开始行动了,传旨属官,在幞头纱帽的后面分别加上长翅。长翅用铁片、竹篾做骨架。一顶帽子两边的铁翅各穿出一尺多,相当于现在的30多厘米。这种帽子大臣们戴上了,上朝时就很难排列站在一起。

赵匡胤:“哼!让你们没有交头接耳的可能

!”

后来他觉得一尺多还不能确保大臣们不交头接耳,毕竟隔着三十多厘米还能隔空喊话,他就把长翅越加越长,一直长到夸张的地步。导致这种官帽大臣戴着它,都不能正常上街行走(要不然他人别走路了!一条街全占了),官员只能面对面交谈,要并排坐着交谈,就有些困难(双人座算是废了)。

这事太逗,不禁让人想起宋朝另外一个挺逗的规矩。一开始,宋朝皇帝把自己的生日规定成一大节日。赵匡胤的生日叫长春节,赵光义的生日叫乾明节,后来改为寿宁节。真宗叫承天节,宋仁宗是乾元节,宋英宗是寿圣节,宋神宗是同天节,宋哲宗是兴龙节,宋徽宗是天宁节……越往后法定假日越多,宋钦宗是乾龙节,宋高宗是天申节,宋孝宗是会庆节,宋光宗是重明节,宋宁宗是瑞庆节,宋理宗是天基节,宋度宗是乾会节,宋恭帝是天瑞节,所以你们都想穿回动不动就放假的南宋对吗?

话说回来,赵匡胤虽然对大臣狂躁,却几乎没杀过几个大臣。大臣在朝廷上公然哭柴荣,他也没把人家怎样,还订下了祖宗家法:不许轻易诛杀功臣。

所以宋朝大多数臣子犯了罪,都是被贬谪的,读书人的体面还是在的。和赵匡胤玩得好的几位重臣,例如赵普。赵匡胤还在风雪夜赵普家找他喝酒,瞧见赵普的妻子,就跟熟人似的打招呼喊嫂嫂,吵囔着要喝酒吃肉。

病症都这么严重了,赵匡胤的家人还不支持理解,还给他加重病情(也有可能是家族病,全家人都狂躁)。例如有一次赵匡胤有些拿不定主意,回家想同家人商议。他姐姐正在厨房做菜,听见了,举着擀面杖,面色如铁冲出来,然后追着弟弟打:“大丈夫遇事不能自己做主,跑回家吓唬女人算什么本事?”

打得赵匡胤大气不敢出,抱头逃出家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