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 2)

不降级才怪了!

所以宋代之后抗辽几乎都是败仗,越失败,越恐惧,就跟那些年国足恐韩一个道理。心理阴影加上精神隐疾,这恐惧症,就开始伴随宋朝历代皇帝一生了。

“天子亦大艰难!”

真宗赵恒刚继位没几年,辽国就打来了。

怎么办?

赵恒决定亲征。

(写到这发现,宋朝前三代***就没有不亲征的。)

但是赵恒这次亲征,是被寇准忽悠的,他自己心里是怂的。被寇准忽悠着亲征后,天天想跑,但又不好意思跑,就让太监盯着寇准--要是寇准怂了,那肯定大事不妙,咱们也赶快撤退。后来还是因为寇准心态表现得非常好,天天喝酒赌钱,赵恒才放下心来。

战争双方后来会战到距离宋朝首都300里外的澶渊,局势是有利于大宋的。

但辽军主帅萧太后一唬:“你爸比当年都输给老娘,更何况你!”

赵恒就害怕了--朕真的是耳根子巨软人也巨怂。

赵恒便决定“猥琐发育不要浪”,议和算了。他不顾寇准反对,以每年给辽一定的金银为“岁币”于澶渊定盟和解,史称“澶渊之盟”。

每年给多少岁币呢?

“助军旅之费”银10万两,绢20万匹。至雄州交割。

嗯,这不是笔小数目!

但正是因为拥有了和平,宋朝才在之后快速进入了经济繁荣期,所谓“咸平之治”。

宋朝的国家财政收入,在宋真宗晚年,其总额达到了15085万,繁花似锦啊!这数据要做对比会更惊叹,宋朝的国土面积,初期人口和资源都比唐朝差不少,但到了风调雨顺的好年景时,岁入是唐朝的7倍;即使灾年,岁入也是大唐的3倍左右。而户口则是增加416万

户(人口突破1个亿),人均财富增加3倍多。

经济繁荣、边贸红火、贡赋通达、税收富足,然而,官员贪污腐败的现象却减少了--因为赵恒严打啊!

所以,咸平四年,赵恒外出“观稼”。沿途百姓看到他的仪仗后,竟自发地欢呼“万岁”。

但到了后期,赵恒就昏聩起来。

他重用了两个人,一个叫王钦若,另外一个叫丁谓。

王钦若先是忽悠赵恒撤了寇准,接着搞起了封建迷信--主要行为就是皇帝和大臣互相忽悠,商业互吹,互相贴金,具体表现如下:

某年闹了一场全国范围的蝗灾,仙书迷赵恒决定用求仙的方式来应对。

该配合陛下的演出怎能视而不见?

于是各地奏折纷纷呈上,都说仙法有效,仙人救赵。有的蝗虫纷纷自杀了;有的蝗虫改变了口味,只喝水不吃庄稼了;有的蝗虫在天上飞时,忽然遇到一股神秘力量,原地爆炸了!连一贯清醒的寇准也上奏禀报,自己辖区内的蝗虫都抱着草死掉了……反正这些奏折逗得你都不能想象。

王钦若,史上说他是“性倾巧,敢为矫诞”,就是这个人什么都敢吹。天天伪造“天书”,他看出赵恒恐辽,所以故意向赵恒提议:“陛下若出兵收复幽、蓟两州,就可以洗掉澶渊之盟的耻辱了。”

赵恒肯定各种扯理由啊,打仗百姓苦啊,我们要爱好和平。此计不妥,还是想点其它主意吧!

王钦若:“那就只有封禅可以吹了。”那时候封禅是可以吹到外国去的。

然后赵恒心领神会,王钦若就伪造天瑞,有一天赵恒刚上完早朝,就有司来报,说“有黄帛曳左承天门南鸱尾上”!然后打开一看,上面写着“封受命。兴于

宋,付于慎,居其器,守于正,世七百,九九定”。

哇塞,这不是天书从天而降么!

接着又出来个神棍故事,说赵恒有天半夜刚要睡觉,忽然卧室满堂皆亮,赵恒惊讶得睡不着啊,就看见一个神人出现,星冠绛袍跟赵恒说“一月三日,应在正殿建黄箓道场,到时会降天书《大中祥符》三篇,勿泄天机”。说完都不给他接话机会,闪电般消失。赵恒就拿小本本把这事记下来,从那天起,天天吃素斋戒,整整恭候了1个月,终于把天书盼来啦!

大家一听,无论内心信不信,反正演出来都是非常信的样子。然后赵恒就命人小心翼翼地把天书包好,放进一个金柜里。祭天地、祭宗庙、祭社稷,天下大赦,还给大家放了3天假。

(尬吹之事,赵恒还心虚理亏,怕大臣拆穿,想的应对办法是向大臣们行贿,送封口费。比方王旦是当时的宰相,赵恒怕他揭穿真相,就召王旦来喝酒,末了拿出一坛酒给王旦:“带回去!和老婆孩子一起享用吧!”王旦回家后打开一看,坛子里一滴酒都没有,全盛的特级珍珠。)

这一下子,就开了个很坏的头,全国上下一时间掀起了一股“争言祥瑞”的热潮。

一共有24300余人,连续多次联名上表请求赵恒封禅。

赵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