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勤政的皇帝(1 / 2)

雍正的爸爸康熙,在位61年,死的时候69岁。雍正的儿子乾隆,在位60年,死的时候**岁。雍正,在位13年,死时58岁。

比较之下,这不科学?

这很科学。

雍正过度工作,快速消耗掉了他的生命。

雍正在位期间,一共批阅奏折4万多件,除以在位13年,换算成天--等于雍正他平每天批阅100余件奏折。

这一目十行地扫过去,工作8小时也不够用啊!更何况雍正批阅奏折还以阅读仔细认真,一件奏折批阅很长时间出名。

这肯定要高强度加班!

上面这个算法,还是每日平均,表示按100余件奏折算,雍正得在位13年双休日都不休息,没有法定假日,没有年假、婚假、产假(这个真没有)……

咱们来体验一下雍正帝的日常24小时。

叮!某年某月某日(反正就是雍正在位的某一天),寅时(早上3点至5点),雍正起床啦!

遮灯的纱布罩已经被完全打开,灯的亮度堪比太阳。昨夜侍寝(单纯伺候皇帝睡觉的,别想歪)的宫女趴在地上磕头,嘴里喊道:“吉祥、吉祥、吉祥……”一直鬼畜地喊,直到雍正起来。

决不让人有机会赖床。

雍正坐起来后,门口值夜的人便开始放人进来了。大伙儿一起跪安,然后雍正就坐着,什么也不用干,跟个流水

线上的产品似的,宫女们各司其职给净脸(洗脸)、洗漱。太监给梳头、编辫、剃须。

一切妥当后,雍正先早读。

你没看错,起床不吃饭,直接上班。

雍正是满人,所以要学语言和汉学。西洋科学(包括天文学、数学、物理学、地学、机械钟表和医学)也要涉猎,咱不能偏科。用知识武装自己,朕才有通体舒坦的安全感。

读完到申时(早上7点至9点)了,嗯,天亮了,该吃早饭了(再不吃就早午餐了)。

在哪吃?

雍正不讲究的,哪方便就哪拼膳桌。黄云缎**包着的早饭打开,一样样放到桌上,跟野餐便当似的。

时间紧迫,肯定不能纯吃早餐。小时候我们学过华罗庚的统筹方法。想泡茶喝,先洗好水壶,灌上凉水,放在火上。同时在等待水开的时间里,洗茶壶、洗茶杯、拿茶叶。等水开了,泡茶喝。

雍正就是统筹方法的忠实实践者和优化者。高效率安排吃早餐这一段黄金时间,毕竟一日之计在于晨,一面往嘴里塞吃的,一面看今日工作安排和时间表。若是雍正元年,还得给妈咪请安。不是元年可以省去此步骤。

雍正吃饭时不出声,全靠眼睛看,他看哪个菜,侍膳的老太监就把这个菜往雍正身边挪,用羹匙给舀进布碟里。雍正如果吃了还想吃,会说:“这个菜我觉

得OK。”再用匙舀一次,跟着侍膳的老太监就把这个菜往下撤,不会也不能再舀第三匙。

因为皇帝喜欢吃什么是秘密,要是让大家知道了,岂不要在这个菜上下毒?无论急性还是慢性毒,那可都得死翘翘。

早餐吃完就进入理政时间--巳时(上午9点至11点)。

不用怀疑,雍正是每天都要上朝的,十三年如一日,就没有不上朝的那天。其实清代制是十日一朝,10天才用来一回,但这好待遇都是其它朝的大臣才能享受到的。雍正这个工作狂每天上班,BOSS带头打卡,其他臣子只好跟着加班。按着清代制是上一天班加九天班。

累死皇帝也累死大臣。

听政的地方不在电视里演的太和殿,那是皇帝登基即位、皇帝大婚、命将出征、册封太子时才用的重要场所,平时不能租的!

雍正在乾清门御门听政--作为天子,承天命而治百姓,与臣民商量的事情,也要让上天知道,所以挑这个地方。

一般上朝开会,都属于知会型,会议礼仪按程序走,一条都不能省。夏天一趟会开下来衣衫湿透,冬天开会……请问为什么四肢一点知觉都没有?

开完会,雍正直接去乾清宫西暖阁或者养心殿暖阁,或者弘德殿,就看他喜欢。开始疯狂披奏折。

一屁股坐到椅子上就不会起来,比现代

办公室的白领都动得少(白领还得去茶水间接水喝)。一直到午时(中午11点至1点)……你以为就午休了吗?擦擦泪,继续工作吧。如果运气好,事情都做完了,雍正也许会眯上一小会儿。

未时(下午1点至3点)放下工作,吃午饭了。

清朝宫廷吃饭是两膳制,也就是一天吃两顿饭。雍正早上吃过一顿了,现在这顿是今天最后一顿(听起来挺可怜的)。吃饭的时候要是雍正没批完奏折,便一边吃一边继续,如果批完了,就看看政治、历史方面的书。总之不能停下学习和工作,不然雍正他心里不舒服!

饭点过后,一般是自由活动时间(下午4点至7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