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崇祯出宫(1 / 2)

“哼……”崇祯冷哼出声:“你这颗脑袋朕先替你留着,至于保得住保不住,就看你往后的表现了。”

本以为今天要死的骆养性听到崇祯这话,简直是犹如天籁,看到了生的曙光,能活着谁又想死不是。

赶忙出言道:“谢陛下不杀之恩,卑职往后一定好好替陛下办事。”

崇祯并没有因为骆养性的话给他好脸色,反而变得更加肃穆。

“朕现在就有事要你去办。”

骆养性连忙应声:“请陛下吩咐。”

崇祯说着便从桌案后站了起来,在御书房时而走、时而停,足足过了几十息才缓缓开口:

“你立刻派得力人手到福建、两广、江西、南直隶、湖广一带,打听清楚这两年的粮食产量情况,看看南方各地是否还存有余粮。”

说到这崇祯顿了顿接着道:“另外在福建或广东,必须要找到名为土豆、玉米、番薯的农作物,能带多少就带多少回来。”

“还有顺便打探一下福建郑之龙的消息,再有就是到江西奉新县,找一个叫宋应星的人把他带到京师来。”

崇祯说完,又走回桌案后坐了下来,死死的盯着骆养性,冷言冷语的叮嘱道:

“朕以上说的事每一件都尤为重要,出不得丝毫纰漏,你可莫要让朕失望,否则……”

听着崇祯冷冽的话语,跪在地上的骆养性早就湿了衣背,急声应道:

“陛下请放心,卑职亲自去一趟,一定把陛下交代的事办得妥妥帖帖的。”

崇祯坐在桌案后手里端着茶碗,不停的滑着碗盖发出“呲呲”的声音。

崇祯这样的举动,可把跪着的骆养性吓得不轻,他还以为崇祯改变了主意,正琢磨着怎么处理他呢!

崇祯想了想,抿了一口碗中香茗。

“你还是留在京师吧!朕还有其他的事要交给你。”

崇祯这话一出,骆养性总算是松了口气放下心来。

“请陛下吩咐,卑职万死不辞。”

咚咚咚……

崇祯又不自觉的敲起了桌案,在仔细斟酌一番后,才缓声开口:

“朕收到密报,张家口有一群以名为范永斗、王登库为首的商人和朝中大员勾结,向关外的建奴和鞑子倒卖军械、粮食、盐、铁等生活物资,朕命你立刻擢手查探此事,一定要在最短的时间内给朕查清楚。”

骆养性听了崇祯这话,忍不住心下一惊,他震惊的不只是这件事的本身,还有崇祯说的密报二字。

这也就是说,皇帝在东厂自废武功以后,除了他锦衣卫还有其他的消息渠道。

可锦衣卫势力遍布宫内外,自己竟然丝毫不知,这才更为让他心惊。

打死骆养性也想不到,崇祯的密报就是崇祯自己前世历史记忆中的记载。

“卑职遵旨。”

之后崇祯又叮嘱了几句,便让骆养性离开了御书房。

出了御书房的骆养性,抹了抹额头的冷汗,心里嘀咕道:

“这东林党不可靠呀!自己以后还是离远些吧!要是还像以前那样,恐怕自己这颗脑袋是真的保不住了。”

深呼了一口气后,迈步向着宫外而去。

骆养性走后崇祯暗暗想着,希望能快点找到土豆、玉米、番薯,能赶得上今年的春耕,更期望着南方各省还有余粮,能解一下大明的燃眉之急。

时间转眼就来到中午,崇祯依旧在御书房看着朝臣们递上来的奏章。

七七八八的事看得他眼花缭乱、头昏脑胀,不时用手揉眼抚额。

一旁的王承恩看着崇祯这个样,心疼的说道:

“皇爷,已经到用膳的时间了,休息一下吧!”

崇祯手里拿着奏章随口说了一句:“把膳食传到御书房来吧!”

说完又自顾自的看了起来,这可不是他穿越仔张兴国想学原本的崇祯。

而是这些奏章虽然不尽为实,但或多或少都能帮助他了解现下的大明。

想要拯救大明,光凭自己脑中的历史记载可不行,还要必须结合实际。

王承恩只是无奈的摇了摇头,并蹑手蹑脚地退出了御书房。

没过多时,王承恩就端来了几个清汤寡水的小菜,口中叫道:

“皇爷用膳了。”

崇祯看了看那一成不变的青菜豆腐,微不可察的露出一丝苦笑,卷了卷衣袖便吃起了这专属于明朝皇帝的大餐。

一旁的王承恩看着崇祯衣袖里露出的补丁和桌上的豆腐青菜,忍不住眼眶发红。

就在这时,吃着饭的崇祯随口说了一句:“王大伴,往后朕的每顿饭都加个荤菜。”

正在暗自神伤的王承恩听到崇祯这话,不由身体一怔,瞬间变得喜笑颜开。

“老奴遵旨。”

崇祯嘴里含着豆腐,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