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富贵险中求二(1 / 1)

听到崇祯这话的骆养性和方正化,不禁暗自腹诽,我们压根就不知道福建的事、是什么事,事情急不急,都是皇帝你说了算。

他们也只是在心里腹诽了一句,就自动忽视了崇祯说的“这事不急”,把精神都集中在崇祯的后半句话上,“有棘手的事要交给他们东厂和锦衣卫”。

两人不敢怠慢,齐齐躬身道:“请陛下吩咐,卑职、奴婢定万死不辞。”

崇祯微微点了点头,面容严肃地吩咐道:“李若琏他们传回的消息说建奴派了一百多人出来,据他们猜测,这群人应该是要到张家口来打探晋商的事。”

崇祯说到这,目光突然变得冷冽,语气也变得森寒,“朕要你们秘密出关,把这伙建奴给截杀了。”

方正化、骆养性互视一眼,再次躬身:“卑职遵旨,奴婢遵旨。”

崇祯像是想起了什么,又出言补充道:“对了!这伙人里面有一个叫鲍承先的汉奸,此人不能杀,但必须让他负伤逃走,另外有一个叫鳌拜的建奴是这伙人的领头人,此人最好能抓活的,要是抓不到死的也成。”

“好了,你们去吧!把这件事情办好,朕有重赏。”崇祯说着向两人摊了摊手。

“卑职告退。”

“奴婢告退。”

骆养性和方正化走后,崇祯这才回过头来想郑芝龙的事。

这算得上是自己穿越以来,为数不多的几件喜事。

这让崇祯不自觉的又笑了起来,不怪崇祯会这么高兴,郑芝龙一旦真心归附朝廷,那么自己组建的大明皇家商会,就可以依靠着郑芝龙的保护把生意做到东南亚去。

不用担心商队在海上碰到海盗或是欧洲来的那帮强盗了,因为这个时期的郑芝龙在东南亚国家海域就是无解的存在。

凭借着郑芝龙的保护,可以源源不断的往大明运回粮食,这样一来,接下来几年,大明的粮食危机将会得到解决。

这还只是其一,另一个好处则是等郑鸿逵到了登州以后,自己就可以利用郑鸿逵带来的三百条战船,在大明造宝船这段真空期提前训练水师。

这两件事可都是关乎大明国运的事,怎能叫崇祯不高兴。

崇祯乐呵了一阵后,向王承恩吩咐道:“王大伴,传武清侯、永宁伯、新城伯、太康伯、嘉定伯几人觐见。”

“老奴遵旨。”王承恩应了一声,就要夺门而出。

在刚要跨出御书房的时候,崇祯的声音再次传来:“等一下,把军阁的卢象升、孙传庭、张之极也传到御书房来。”

王承恩再次躬身:“老奴遵旨。”

王承恩走后,崇祯坐在御案后不断重复的想着之前的一桩桩一件件,看自己是否有什么遗漏之处。

大半个时辰后,武清侯李国瑞、永宁伯王天瑞、新城伯王升、太康伯张国纪、还有崇祯的老丈人嘉定伯周奎就连袂而来入了御书房。

御书房里五人齐身叩拜,“参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崇祯拂了拂衣袖,“诸位爱卿不必多礼,起来说话。”

崇祯话毕,又向王承恩吩咐:“王大伴,给周国丈和泰康伯赐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