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密旨(1 / 2)

与孙映雪在太安宫温存一日后,林遇得夏云召见。

御书房内,林遇坐在凳子上。

此刻他已经换上正六品官服,胸前的补子是仙鹤仰头,衬得他英武有神。

夏云满意点头道:“你穿上官服倒像点样子。”

“多谢陛下夸奖。”林遇知道夏云召见自己一定有事。

果然,夏云将一份奏折放到林遇面前。

林遇接过奏折,是江南巡抚上的。

奏折里详细描述了南方的情况,其中包括水灾源头的江汇县。

江汇县是松江入海口,此地最大的水源名曰三汇江,为松江与东江西江汇合之处。

南方的大水基本都是以三汇江为起点,蔓延整个南方,江汇县向来是治水的重点。

林遇仔细看完,心中对南方的局势有了了解。

“陛下,臣有疑惑。”林遇问道:“前番江南巡抚治罪官员,为何不将江汇县令拿下?”

夏云就知道他会问,解释道:“朕派江南巡抚是督察江南之事,他拿下的多是小蚱蜢。江汇县令姜存信为官谨慎,江南巡抚查不出他贪污违纪之事。”

说着,夏云叹息摇头。

“朕这个天子也不是万能的,朝廷那群文官总是拖朕的脚。江南巡抚在

地方更是多受掣肘,那些地方官想着升官发财,刀架着他们脖子才肯认真做事。”

强龙不压地头蛇,林遇明白这个道理。

如今江南一地承担着大夏六成的赋税,东阁六部多位大臣出身江南,马首辅更是松江府人士。

这些江南官员背后,多多少少可以窥见朝廷大臣的影子。

马家、姜家这些出过朝廷大员的家族,更是把持了江南基层。

有道是皇权不下乡,贵为天子的夏云也无法将触手伸到江南各个乡县,这才有江南官场欺上瞒下,以致江南民不聊生,饥荒横行。

想明白这些,林遇沉声道:“陛下,臣以为这次治水的关键便在江汇县。搞定源头,才能保住南方。”

“没错,所以朕派你直接去江汇县,那里是水灾的源头。除了募捐治水银子外,你要查清楚江汇县令到底在搞什么鬼。若是有贪污受贿之举,将他拿回京城。”

说着,夏云将密旨推给林遇。

“这是朕的密旨,必要时授你先斩后奏之权。”

林遇起身,恭敬说道:“臣领旨。”

“坐下说话。”夏云示意林遇坐下,她来到江山图前,看着画中的大夏疆土道:“朕登基后,发誓要让大夏

百姓安居乐业,可文官贪墨成性,武官怯懦不敢战,国库亏空严重。”

“这不是陛下的错。”林遇道:“先帝在时,大夏官场就是这个样子,陛下夙兴夜寐,方才有大夏兴盛之基。”

“朕知道。可朕心里着急,先帝把江山交到朕的手中,朕总要干出个样子。南方水灾,黎民受困。朕心里有火,可文官阻拦,武将摆手,满朝文武连一两银子都不肯出。”

林遇知道夏云对大朝会募捐之事心存芥蒂。

他想起两位总管送的十万两银子,开口和盘托出。

“陛下,大朝会结束后,司礼监两位总管心中热切,言说为陛下分忧,共捐助十万两。”

夏云微微一笑,点头道:“外朝总对内廷指手画脚,觉得内侍碍眼。父皇还在时,曾对朕说朝堂不能是文官一言堂,天子家奴虽贪婪成性,可他们比文官忠诚。”

见夏云提起先帝,林遇忙顺着说。

“陛下明鉴,这天下还是有心系山海社稷的人。”

夏云回头笑了笑。

“是朕多言了,林遇,朕能相信你嘛?”

感受着夏云眼中的期盼,林遇只觉双肩重了许多。

他沉声道:“陛下,臣虽是河国旧人,可百姓无辜

。臣定竭尽全力,赈.灾募捐,让南方百姓安居乐业。”

“好!”夏云道:“朕用人向来不拘一格,河国已是大夏领土,你也是大夏入朝议政的臣子了。放手去做,只要你忠心为国,朕不吝啬爵位官职。”

见夏云封官许愿,林遇当即立下军令状。

“定不负陛下所托,臣马上出发。”

夏云背手思考片刻,问道:“孙贵妃那边你讲清楚了?”

“臣已经说清楚了。”

林遇明白孙映雪为何没有折腾,一定是夏云发话了。

“好,朕在京都等你的好消息。”

御书房,君臣正在密议江南之时,东阁也在紧急开会。

除了阁臣外,大堂多了一位官员。

户部姜尚书看向马首辅,诉苦道:“东翁,下官也没想到江南受灾如此严重。江南巡抚上任后一通乱搞,我看江南惨状八成在他。”

姜尚书不要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