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英才(1 / 2)

被送到府上的玉玺让林遇知道,暗流汹涌的局势中,有一股势力伸出触手。

他不知道这股势力来自何方,只知道对方已经盯上自己。

“传国玉玺。”林遇摩挲着玉玺上的飞龙,片刻后露出微笑。

“这是要在我身上下注吗?京城变得有趣了。”

第二天,一件突如其来的事情,让林遇将玉玺的事情抛在脑后。

御书房中,夏云露出笑意。

“林遇,朕去岁开了恩科。被点中的进士分散在各地,正好赶上一年一度的岁考。朕打算选些有为的,调入京中。”

林遇明白夏云的意思,外戚联合朝臣索权,竟让六部差点停止运转。

内廷秘书处便是夏云一次小尝试,上次借林遇的火力,将户部索要堪银权压下后,夏云就变得大胆许多。

“陛下,臣以为此事当大张旗鼓。”林遇表达自己的看法,“国家取士,当选贤明能干之臣,不因以年龄而偏废。臣不过二十五便得陛下垂青,方能做出一番事业。”

夏云哈哈大笑起来:“若是朝廷再多几个林爱卿,这江山便无忧了。朕已经下了圣旨,这两日已有人来,你替朕接待他们。”

“是。”

林遇退出御书房,正好遇到王顺。

“王公公。”

王顺微笑起来:“林大人真是太客气了,最近陛下的笑容都多了起来。我这做奴才的心里高兴,多亏林大人回京,替陛下分忧解难。”

“不敢。”林遇知道王顺是皇宫太监的头目,消息非常灵通。

“王公公,过几天天下英才汇聚京中,不知王公公能否给我推荐几位。”

王顺略微回忆,便给林遇建议:“林大人,咱家也接了陛下的旨意,暗中派人考察那些新科进士的能力。”

“奥。”林遇眉头一挑,算是问到正主了。“请王公公赐教。”

“赐教谈不上,就是手下人搜罗一些情报上来,有三人还需林大人注意。”

“愿闻其详。”

王顺点起将来:“第一位便是阳平县县令,他是去岁科新进士第十五名,所作文章颇得陛下喜爱。被分到阳平县,只用了一年时间,便将阳平打理的井井有条,为人清廉贤明。”

“是英才。”林遇感慨一句,王顺继续介绍下一位。

“第二位嘛,是个久试不第的举人。孩子都和林大人一般大了,去岁走运中了进士。陛下认为他老成持重,便外放到昌

平县做县令,这一年来为官谨慎,在地方颇有贤名。”

林遇若有所思,没有点评。

“这第三位就厉害了,说起来和林大人有些渊源。当初林大人举荐的那位县令高升,朝廷便把新科榜眼派到江汇县,这一年以来他兴修水利、安抚民心,江汇大治。”

“好。”林遇微微点头,与王顺聊了几句南王之事,便转身离开。

京城会馆,这是大夏官府用来安置进京官员的驿站。

这一次足有三四十个新科进士前往京城述职,偌大的会馆挤得满满当当。

其中三人最为出彩,正是王顺提及的三位县令。

阳平县县令姓陈,国字脸浓眉大眼,看着就正气凛然。

他举起茶杯,感慨陈词:“诸位同僚不远万里前来京城,只为向陛下述职。想我等去岁如何威风,多赖陛下隆恩。”

“没错。”昌平县县令姓张,面相老成,头发花白许多,坐在这群人中倒像高了一辈。

“陈县令所言极是,我等新科进士当跟随陛下脚步,锐意进取。”江汇县县令姓李,才二十岁。

去岁不但是新科进士,还是陛下亲点的榜眼。

大夏有明文规定,每一届的状元都要

进翰林院观摩两年,所以榜眼便是这批新科进士中官职最高的。

他被分到江汇县,足见夏云对他的期望。

“李县令在江汇施为,如今江汇大治都是李县令功劳。这一次见了陛下,李县令定能得到嘉奖。”

同科的人纷纷向李县令道喜,谁知李县令摆手辞而不受。

“诸位,君子有所得,有所不得。江汇之所以能大治,一赖林大人开得好头,二赖前任县令一心为民,方才有江汇大治,我不过是拾人牙慧。”

众人哈哈笑了起来,张县令一脸羡慕。

他治理的昌平县虽然比其他县强,但比起江汇这种天时地利人和的地方就差了许多,而且当上江汇县令,能和如今炙手可热的林大人搭上关系,这如何不让他羡慕?

“哎呀,本官要是什么时候能调到江汇就好了。”张县令发出一声感慨。

阳平陈县令不屑一笑:“与其拾人牙慧,倒不如开拓进取,走出一条自己的路,陛下会看在眼中。”

“没错,有时我都羡慕两位仁兄,江汇虽容易做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