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本宫监国,谁言反对?(1 / 2)

轰!

夜空中,惊雷炸响。

大殿内一片死寂,针落可闻。

“你敢抗旨不接?”

老皇帝侧头,目光虽然浑浊,却带着逼人的寒气。

皇帝的贴身太监常涂怀抱拂尘,望着周逸满脸迷惑。

太子性格懦弱,为何今日如此决绝?

周逸深吸了一口气,“儿臣不甘!”

“你有何不甘?”老皇帝声音低沉,带着十足的威严。

“儿臣生为大唐人,死为大唐鬼!”

“纵然废除我太子位,我依然是大唐子民。”

“儿臣绝不做苟且偷生之辈!若将儿臣驱逐出境,儿臣誓死不从!”

老皇帝微微颔首,浑浊的目光也多了一抹不一样的神采。

“留下来,你未必有生路。”

老皇帝说完,猛然一阵咳嗽,用锦帕费力的擦擦嘴。

“陛下,保重龙体!”

常涂急忙上前,眼尖的周逸发现,锦帕上竟然有大量血迹。

一瞬间,周逸明白了老皇帝的用意。

旨意的内容,看似是废黜太子位,驱逐出境;实则是在给他寻求一线生机。

但是,周逸岂会受制于人?

自己的命运,就要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不管是阴暗的后宫,还是独揽大权的奸相,注定要成为他的刀下鬼魂。

这天下,本

宫要了!

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心念至此,周逸目光坚定地看向老皇帝:

“我朝之症结,不在外患,而在内忧。”

“外患在于突厥的遗毒,不管是羌人、胡人、匈奴,都欲亡我大唐而后快。”

“内忧在于太祖皇帝的施行的藩王制度,他们分封而不惜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各个拥兵自重,乃本朝第一大患。”

“地方官吏利欲熏心,不顾江山安危,勾结朝堂重臣,结党营私,实数可恶!”

“乡绅豪强鱼肉百姓,导致各地叛军、邪教屡禁不止,他们图谋社稷,不得不防。”

老皇帝听闻,嘴角露出一抹欣慰的笑容,“如果朕把这江山社稷交给你,你当如何?”

“儿臣忠政之心从未改变。阻挡我上位者,杀之!乱我江山社稷者,杀之!”

周逸的每一个字,都大胆至极。

朝堂被权臣把持,世人只知权臣,不知天子。

地方官吏遇事就推脱责任,导致天怒人怨,各地百姓纷纷落草,揭竿而起。

武勋贵族腐朽,将士们早就没了杀伐之心……

如果按照周逸所说,势必要将大唐推翻重建,或许也只有这样才能解危亡之局。

大太监常涂,表情十分精

彩;老皇帝苍白的脸上,竟也生出红润。

纵然是体力不支,但还是强行撑起身体,不住地打量周逸。

这还是那个懦弱无能的太子吗?

这还是那个朕死前还要费力保护的儿子吗?

从斩杀皇子到贵妃下狱,眼前的太子和以往判若两人。

眉宇之间迸发的英气,比老皇帝年轻时还要强上几分。

老皇帝有了意外惊喜,整个人都好像回光返照一样。

“你,很好!”

“朕就知道,天下没有无能的太子!”

虚弱无比的老皇帝,欣慰地大喝一声,“常涂,让所有人进殿,宣读旨意吧。”

很快,文武百官、后宫妃嫔陆续进入后殿。

在张玄陵的带领下,面朝圣旨跪下。

常涂庄严地展开圣旨,高声宣诵:“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病体疲惫,不堪重负。然国不可一日无主,臣不可一日无君。皇太子周逸贤良,深得朕心。即日起,特命太子监国,一切军政事物,皆有太子决断,钦此!”

话落,大殿内一片死寂。

监国诏书,等同于大唐帝国至高权力移交。

众人如遭雷击,神色各异,目光飘忽不定。

尤其是张玄陵,脸色黑得吓人,

他不明白,皇帝为何冒天下之大不

韪,也要扶植周逸上位!

“儿臣接旨,定不负父皇厚望,管好这江山,守好这社稷!”周逸叩首谢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朕乏了,都退下吧。”

老皇帝似乎卸下了重担,缓缓闭上眼。

“儿臣告退!”

“臣等遵旨!”

满朝文武,皇室宗亲、妃嫔皇子们,不管愿意不愿意,只能接旨谢恩,鱼贯退出大殿。

张玄陵望了望昏睡的老皇帝,对他的怨恨已经到了极点。

主持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