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张家无事(1 / 2)

青衣猎猎,金光灼灼,慷慨从容,引亢高歌。

这便是卫鞅记忆中,关于张遗风的最后一幕画面。

之后,金光干涸,筋疲力尽的卫鞅,便毫无反抗能力地被那空间漩涡带走了。

等到卫鞅再次醒过来的时候,赫然已经出现在了远在战场亿万里之遥的一处山林之中。

竹院一座,竹屋两间,清泉流响,声啼莺燕。

正是李长生当初收张遗风为义子,为其传道授业,教养心性的地方。

而卫鞅并不知晓此处,还以为这里是张遗风的一处闲居之所。

待到卫鞅完全清醒后,心中瞬间涌上了无尽的悔恨痛苦之情。

捶胸顿足,嚎啕大哭,状若疯癫,一失常态。

直至十日之后,卫鞅的崩溃情绪才稍稍有所缓和。

这才想起来张遗风对自己的临终嘱托,让自己替他好好照顾张家。

想到此处,卫鞅化作一道流光,向着临近的南云城飞奔而去。

彼时的张家已经是这南云城中首屈一指的修真世家,卫鞅轻车熟路,很快便来到了张家之中。

如今的张家,一片祥和,安乐非常,全家上下都在等着先祖张遗风凯旋的消息。

浑然不知,张家的荣耀,一家之主,已经陷于敌阵,魂归西天了。

虽然难以开口,卫鞅还是跪在张家老小面前,将张遗风牺牲的消息告知了他们。

还将张遗风为了救自己而死的这个原因,悉数告知了张家之人。

对方若是有任何怨言,无论对自己做些什么,卫鞅都如数接受。

即便是要了自己的性命,卫鞅都心甘情愿。

但是令卫鞅没有想到的是,张家老小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先是难以置信,震惊无比。

向卫鞅反复确认了之后,这才接受了张遗风已经逝世的残酷现实。

一时间,全家恸哭,上下哀鸣,却无一人来怪罪责骂卫鞅。

卫鞅看着眼前悲凉境况,心中更是如针芒刺击,想要开口安慰,却如鲠在喉,不知该说些什么。

最先缓过来的,便是张遗风的长子——张昌霖。

张昌霖脸上泪痕未干,轻声喝止了哭声震天的张家老小,吩咐他们去着手父亲的后事。

随后对着卫鞅说了一句让他终身难忘的话语:

“先父,战死沙场,死得其所,救您性命,无愧于心。”

随即张昌霖仰头望天,目光悠远,其中闪烁着晶莹光辉,微笑说到:

“想必先父走的时候,一定也是潇洒从容吧,死而无憾,我们……应该……为他高兴才是!”

最后那句话,张昌霖几乎是带着哭腔说出来,随后脸上泪雨滂沱,已是泣不成声。

张遗风的葬礼隆重而盛大,整个众威国中,受过其惠泽的修士,全都不远万里,前来为张遗风吊唁。

人来人往,络绎不绝,整整过了百日,张遗风的葬礼才终于落幕。

卫鞅还在讲述着前尘往事,眼中已是泪水翻涌,声音都有些微微颤抖。

听到这里,李长生的眼中闪烁着明亮的光芒,悲伤浓重依旧,却多出了一丝释怀之意。

沉吟良久,李长生才缓缓开口,问向一旁情绪激动的卫鞅:

“那后来呢?为何张家现在空无一人?”

李长生的声音中似乎带有某种魔力,让卫鞅的情绪逐渐平复了下来。

“前辈不必担心,张家之人,已经被晚辈安排在了别处,全部安然无恙。”

卫鞅对着李长生拱了拱手,恭敬答到。

听闻此话,李长生放下心来,不过却不太明了卫鞅这个做法的用意,于是便疑惑问道:

“这张家……是经历了什么劫难么?为何要迁离这南云城?”

卫鞅拭去脸上的泪水,平复了一下情绪,对着李长生恭敬说到:

“前辈,此事说来话长,您先随我去往张家,我们边走边说。”

此话正合李长生心意,于是二人最后对着张遗风的衣冠冢祭拜了一番,化作一道流光,飘然离去了。

话说当时,张遗风的葬礼结束之后,仍有不少修士为张遗风守灵。

直至数十年之后,这些人才陆陆续续地离开了张家。

而后百年时间里,张家也一直平平安安,并无波澜,发展的蒸蒸日上。

然而好景不长,张遗风虽然一声助人无数,但却也因此得罪了不少宵小之辈。

张遗风尚且在世的时候,这些宵小慑于张遗风的实力,和张遗风那广博的人脉。

并不敢来张家寻衅滋事,对张家做什么不轨之事。

就连张遗风刚刚去世之时,那些宵小亦不敢有什么动作,生怕张遗风死而复生,将他们尽数诛灭。

而后百十年过去,这些宵小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