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10万以内还是二三十万车更好造?(1 / 2)

做会计的一般都擅长算账,自然会更关心成本,小会计一个问题直接让众人七嘴八舌起来。

“你分析的还真的可能,就该把这些合资工业垃圾打出华国市场。”

“你疯了?华国引进特斯拉就是为了鲶鱼效应,倒逼华国汽车厂家进步,合资品牌真要全部退出,受伤害的是咱们消费者。”

“自古买家没有卖家精,别的厂家还在玩零售,比牙笛已经开始搞批发了,我估计一台秦卖出去也就五六千块钱利润。”

“那也挺好啊,消费者得到了实惠。另一方面比牙笛卖得多,就需要的工人多,解决多少就业岗位呢。”

“比牙笛快准狠,能跟它掰一掰手腕的也只有神车五菱了,据说星光也已经跟着降价了。”

杜磊司觉得比牙笛赔本赚吆喝不可能,因为这种商业模式不可持续,不符合商业逻辑。

杨振华听着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一直笑而不语,看大家议论得差不多了,便开口道:

“问一个问题,你们觉得是十来万的车子好造还是二三十万的车子好造?”

“那当然是十来万的车子好造啊,你没看街上跑得大多都是十来万的车子吗?”

“你说得不对,街上十来万的车子多是因为普通家庭多,不是谁都能买得起二三十万的。”

“十来万的车子配置低,也没啥高科技含量,自然更好造。”

大家达成一共识,十万车子更好造。

但杨振华摇摇头,“其实答案是二三十万的车子更好造。”

这结论一抛出来,小伙伴们完全疑惑不解。

杨振华解释道:“很简单,只有具备自研自产能力的企业才能控制住足够低的成本,比如三电、芯片都自产的比牙笛。”

“而那些只会PPT吹牛的企业完全没有自研能力,全部配件都需要供应商采购,那价格能降下来吗?”

“采购配件回来拼装完成,是不是还得加上合适的利润?所以只能去打二三十万价位的市场才能生存。”

大家恍然大悟,为什么大多数新能源车都价格高高在上,这才是主要原因。

杨振华继续说道:“比如最近某手机厂商也杀入造车市场,一直拼命营销隐藏式门把手,鹅卵石后视镜,16亿种驾驭模式……”

“为什么不讲电池?电机?智能驾驶?因为自己没有,都是供应商技术。

“现在什么结果?是不是被逼得价格都不敢公布了?”

众人哄堂大笑!

王德发大声喊道,“我知道你说的哪家公司,是……”

杜磊司抬手给了他一个大鼻窦,“我们不知道啊?评论区的义父们不知道啊?还要你这个大聪明喊出来。”

“王德发委屈地捂着脑袋看着嬉笑的小伙伴们,难道我是小丑?”

杨振华接着说道:“实事求是讲,这家公司在营销和资源整合上都有其非常牛的实力,如果最终能造出来与之价位相匹配的车子,那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三人行,必有我师。

既然大家了解了现在华国新能源车的现状,自然也就理解了为什么我们杜蕾丝汽车要分两步走。

第一步,全力突破竜电池,第二步才是造车。

一顿饭时间,让这个小小的大专生团队目标更加清晰。

对,新能源汽车,拥有自研电池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吃完饭,大家各自忙活自己的任务去了。

杜磊司邀请杨振华在校园里走一走。

杜磊司表情很是凝重,但在大家面前不想表露出来。

“杨博士,其实我现在压力很大,你知道华国原来风风火火的威马汽车吧,倒闭了。”

“这两天专攻高端路线的高盒汽车也宣布停工停产6个月,我心里一直七上八下的,但又不敢跟大家倾诉。”

杨振华停住脚步,看着花坛里盛放的月季,缓缓说道:

“优胜劣汰,商业规律,没有核心技术,就要被拿捏,被淘汰。”

“但是……竜电池的应用领域可绝对不仅仅是汽车电动车,还有手机、笔记本电脑甚至你想都不敢想的军事领域,比如航空火箭、导弹助推、无人机……”

“别外,我说的九个月突破竜电池也是保守说法,主要是要建设微型粒子对撞机需要时间,我的目标是加班加点半年突破,因为我已经实验过很多次了。”

杜磊司马上喜笑颜开,“我就知道,杨博士绝对有所保留,终于说实话了,这下我就放心了!”

杨振华一怔,顿时明白过来,“你小子,装得可怜巴巴,套我话是吧!”

杜磊司马上化作舔狗:“唉呀,走,跟王德发那臭小子一起看车去。”

高钱则带着宋紫薇直接回家找老爸。

高爸爸一听项目进度这么快,连连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