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替好搭档完成心愿(1 / 2)

出两河记 苏伯泥 1061 字 3个月前

“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申彻拍了拍米登的肩膀:“别人都说我们是军阀,我们既然背了这个名声,就要对得起这个称呼嘛。军阀做事,就得嚣张,就得超出人们的常规认知。”

“你这哪是军阀?恶名你背,善人我做了。”米登苦笑。

“不用担心。不用顾虑外界的鸡鸣狗叫,尤其是西方媒体的造谣中伤。”申彻安慰他道:“有句话叫做‘只要我不尴尬,那尴尬的就是别人’,同样道理,只要我们不为非作歹,那为非作歹的就是他们。你想想,那边做的哪件事不被西方媒体和西方世界质疑?结果呢,得实惠的是普通老百姓。”

申彻边说边指向北边。米登沉默,思考,权衡。

“米登,你和我,我们俩从走上这条路那天开始,就注定我们不可能让所有人满意。既然如此,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是坚持做我们认为对的,不要管外面的评价。那些评价,更多时候是干扰,是害怕,他们害怕我们成功,害怕蒲甘百姓日子好过,害怕蒲甘人民觉醒,他们割不到韭菜。”申彻继续道。

“再说了,这世界哪有绝对的公平公正?”申彻继续劝说:“我们现在身份不同以往,可我们依然是一个人,一个普通人,是人,就摆脱不了自私的属性。我们作为公共权力的执政者,在不伤害他人,不损害其他群体利益的前提下,适当为帮助过你的人谋点福利,碍谁了?谁不服,我也不理他,我不需要他服。但如果他干扰到我,我就有义务让他服。干扰公共利益,他还有理了?”

米登笑了:“你这么说,我就放心了。谢了,好伙计。”

顿了顿,米登眼神坚定道:“你放心,与那边的所有合作,我都会切实推进。”

米登来找申彻,谈的是愿望社区基金会的事。这个基金会,是申彻授意两家公司联合成立的,目的当然是帮米登解决愿望社区的问题。

自古以来,大人物功成名就后,都会面临出生地的尴尬问题。当然,这个问题在20世纪以前不是问题,比如朱元璋,他就特殊对待凤阳府,没人敢说什么,那时候的百姓也认为,这是正常的。

可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公权力受到制约,大人物不好再明着“关照”出生地,否则容易遭人诟病。

米登也面临同样的尴尬。他是小人物的时候,没有能力报答乡亲们的恩情。由于没有取得成功,他甚至不敢回到愿望社区。可如今他已经是大人物,偏偏做什么都会受到关注,想要帮一帮愿望社区的乡亲,反而没那么自由。

可如果什么都不做,他就真成了一部分乡亲口里的白眼狼,成了忘恩负义的小人。

申彻察觉到了这一点,主动帮他解决问题,在米登还不知情的情况下,就让米登担任愿望社区基金会主席,并且把基金会要做的事都统通给解决了。

这相当于帮米登完成了心愿,让他在乡亲们面前赢得了巨大的好名声。米登自然是万分感激,他自己不方便出面,但好搭档替他完成心愿,还有什么好说的。

投桃报李,他承诺会按申彻的意见全面与北面邻国挂钩。

其实,面临与米登同样问题的,还包括小澈。

小澈作为总统府办公室主任,兼任临时的总统府发言人,短短一天半时间,她多次出镜,她所有的亲朋好友都认出了她。但她暂时没空处理这些事,她原来的联系方式,交给了一个手下接听和记录。

唯一还能直接联系到她的,只有她生病的母亲和在北面邻国打工的嫂子。她嫂子也是少数民族,没有护照,只能在邻国边境城市活动。

“素琴,你小姑子都是总统府的大官了,你还在这里打什么工啊?”一位工友打趣道,话里的酸味,隔着两条街都闻得到。

这位工友与小澈的嫂子素琴一样,逃难到邻国边境城市后,在一家餐馆里打工。这家餐馆生意比较好,雇佣了四五个像素琴这样没有护照的蒲甘人。

“你有那个心情说闲话,不如赶紧跟老板说一声,趁早回家登记户籍,办理新身份证,说不定还能抢个好工作。”素琴也不是省油的灯,立刻回敬道。

“桑挚军政府说的是真的吗?”另一位工友问:“凡是会说汉语又会说蒲语的,回国都能保证有一份稳定的工作?”

“都通过国家电视台发布了,还能有假吗?”素琴不客气道:“再说,你们抖音上不也都刷到了吗?你见过蒲甘国哪一届政府会把这些具体的措施,在电视和网络上密集发布的?以前那些当官的,哪个不是说空话、套话?你如果说谎,敢把事情说得这么细吗?”

“素琴姐,瑞玛有给你带什么话吗?”一个年纪最小的工友问,她才19岁。

“瑞玛是有说过,桑挚总统与以往所有人都不一样。”素琴道:“不过,那不是最重要的。”

“那什么是最重要的?”刚才那个年纪小的女孩又问。

“最重要的是你们自己的感受。”素琴道:“大家都是少数民族,你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