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从未听说过(1 / 2)

说着又低头咳了两声,正撞上祝锦润含着水的眼睛。

见皇上看她,祝锦润轻轻一笑,媚眼如丝。

刚才的话,她都听到了,这位大理寺卿倒是个有趣的人,刚正不阿,敢在朝堂上与赵宰相公开叫板。

这般不怕惹事,得是多厉害的办案能力啊,能让他有这样的胆子。

萧辰则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憋住,继续四平八稳地说道。

“苏陌忆在大理寺履职数年,勤勤恳恳,未有差错,朕拟擢升其为刑部尚书。”

赵如臣闻言,心中一怒,将脸撇向一旁去。

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叱责淑贵妃失职,皇上又擢升其为刑部尚书,这不正是故意抬举他,借此来责备他赵如臣不识时务么?

后面的几个新晋官员见赵如臣不再提起祝氏嫡女一事,也噤了声。

苏陌忆倒是稳的很,如常地叩谢皇恩,起了身,转而不依不饶地继续启奏。

“光禄寺少卿、大理寺少卿殿前失仪,交头接耳,请皇上责罚。”

最后的两位少卿吓得连忙跪下,皇上看了看,再对着司仪官微微颔首,只见司仪官抬起手,朗声道。

“去!”

侍卫进殿,将两人拖了下去,就在殿外行廷仗之刑。

冬日一杖下去,可是实实在在的一杖,只听得那两位少卿惨叫一声,萧辰则也差点叫出了声。

祝锦润正吞吃石榴糖起劲,蓦然听见惨叫,吓得牙齿一紧,萧辰则咬着牙,硬生生将痛呼吞了下去,难耐地咬咬下唇,对司仪官道。

“这两位少卿才刚升四品,头一遭来勤政殿上早朝,打得轻一些,免得以后都不敢进乾清宫了。”

司仪官命人通传下去,殿外的惨叫小了一些,但那闷棍落下的声音还是听得人心里害怕。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司仪官拉长了声调,悠悠地喊着。

一声声地退朝喊下去,赵如臣随着众人退下,狠狠瞪了一眼苏陌忆,又见到太傅李房牧走在前面,笑道。

“太傅大人,您亲手督办祝氏党羽案,如今祝氏嫡女秽乱后宫,您为何一言不发?”

太傅李房牧在朝中素来是好脾气的,他笑笑,说道。

“宰相大人,苏大人说得对,后宫之事由后宫之主来裁夺,淑贵妃娘娘不与兰妃、太后一道商讨,反而叫你这个父亲在前朝出头,属实不妥。”

赵如臣笑了一声,兰妃与太后?兰妃仗着有个公主傍身,在后宫与自家女儿不对付,处处作对,又怎么会管祝氏嫡女的事情。

太后与祝公瑾早些年的情分,他心知肚明,太后更不会出手解决祝氏嫡女祸乱后宫的事情。

他要的可不是让太后或者的皇上责罚祝氏嫡女,而是要那女人死。

祝家的人本就不该活着,按照律法,祝氏嫡女和幼子尚且年幼,不能斩首,这才给了他们二人喘息的机会。

如今两年过去了,这两个余孽也成年了,该寻个法子弄死他们,他才能安心。

“兰妃身子不好,太后年事已高,我女儿一人打理后宫琐事,我做父亲的帮着她,有何错?”

“太傅大人不曾将女儿送入宫中,当然是不会理解我了,如果我没记错,太傅家中的二小姐是跟祝家嫡子定过婚事的,难不成太傅大人还惦记着这位贵婿?”

赵如臣此话一出,李房牧脸色刷的一下就白了,他家小女瞒着他与祝家嫡子私定终身,当初闹得全京城的人都看他的笑话,他面子上过不去,才同意了跟祝家结亲,待儿女都成年之后就办婚事,怎料没多久,祝家就出事了,说是有人秘密给皇上写了一封信,说徐州刺史祝公瑾与边关属国勾结,贩卖私盐,克扣边关将士俸禄,实属卖国。

先皇派人调查,祝公瑾竟也认罪了,畏罪自杀先一步死在了家中,还有他的夫人也悬梁自尽了。

家中仅剩幼子和幼女,先皇宽容大度,下令祝家未成年的家眷不必斩首,贬为贱籍,女入宫男流放。

他堂堂太傅,长女更是侯爷夫人,幼女无论如何也不能嫁给罪臣之子,当即就借着幼女体弱多病的理由上书先皇跟祝家退了婚。

如今家中二女儿已经十五岁,寻遍了京城都没有官宦人家愿意再娶她为妻。

太傅大人心里怨恨着祝家,但他更看不上赵如臣。

祝家通不通敌,叛不叛国,他不知道,他只是个文官,掌管着尚书房和书院学府的事务,朝中帮派之事他从不参与,更不懂得查案。

但是眼前这个赵如臣心里有什么算盘,他可是一清二楚,赵氏一族在坊间横行霸道,他也亲眼见过,强抢民女,霸占良田,恶事做尽。

可皇上却一直没有严惩赵氏,也是看在赵氏辅佐皇上登基的功劳上,才一忍再忍。

但是满朝文武大臣,谁人不是在背后唾弃赵宰相,又迫于他的权势,当面阿谀奉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