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山东馒头(1 / 1)

好不容易熬到了开饭的点儿,宣武中学的食堂可成了传习社还有什刹海体校的主场。

打饭阿姨看着这他们双手托盘儿、眼珠子都快掉菜里的可怜样儿,乐的是嘴都合不拢,啥菜都恨不得多蒯两勺儿:

“孩子够不?不够再来!” (咱学校的阿姨可是从来不带手抖的~骄傲.jpg)

简单一看,满满当当的菜品有 肉末烧茄子、冒烤鸭、萝卜牛腩、可乐鸡翅、干锅土豆片、上汤娃娃菜、锅包肉、口水鸡、凉拌海带豆腐丝儿、白菜粉条汆丸子……可谓是荤素搭配,营养均衡,好一个色香味俱全!(栗子os:饿!!!!!!!!!!!!!歹毒的留子要回北京歹毒的进食了)

哪怕肚子饿的直叫唤,德云传习社的孩子们也守着规矩,不争不抢的排队打了饭,找到角落里几个没人的空桌子坐下。

在他们旁边儿桌,就是管弦乐团的叶子所在声部的五六个人。很明显大家还没从上午精彩演出的兴奋状态脱离出来,一边吃着一边叽叽喳喳的讨论着。

看见旁边桌坐了那一群不是本校的学生,学姐别过头小声问道:他们是哪个社儿的?全是男孩儿不会是体校的吧?”

“他们是德云传习社的”叶子放下筷子“就是表演相声那个社团,就是咱们声部今天下午对接一起去博物馆的德云社。”

说完叶子放下盘子打算再去拿半个馒头,今天的菜打多了,米饭吃到见底儿,但菜还剩不少。

从小在部队大院长大的叶子从记事儿起就被教导“浪费粮食可耻”。反正自己这一上午走来走去没闲着,早上还和爷爷在大院操场跑步和锻炼了,肚子里再塞下这些饭菜也不算难事儿。

“阿姨,还有馒头不”俩人异口同声,

窗口旁边并排的小男孩儿和叶子的点餐撞了款。

阿姨看着最后半个馒头有点无奈,“就这点儿了,同学们,要不你们谁今天将就一下。 咱们米饭还有。”

还没等那小男孩儿反应过来,叶子赶忙谦让道 “好的阿姨,我吃米饭就行。”

那男孩的架势想和她推让个几个回合,叶子赶忙让阿姨把馒头“摁”进了他的餐盘里,

“你别客气,我本来也就只是想打扫干净剩菜,吃米饭馒头那个都无所谓。”

“那好吧,谢谢你啊。”周航端着盘子和她道谢。

周航确实很久没吃到过 这山东味儿的呛面馒头了,(估计后厨大师傅是个山东老乡)。刚才他已经吃了俩馒头,实在是架不住太想念这一口儿家乡味儿了。

平时传习社的伙食也给大家米饭馒头面条换着来,但不知道为啥,就整不出今天馒头这味儿。

2009年,十五岁的孩子一个人离开家到这人生地不熟的北京拜师学艺,全靠对艺术的一腔热血和少年独有的执着。

如今半年有余,过了初来乍到那阵“大城市啥都好”的新鲜劲儿。在家学艺时候,周航也算得上数一数二的,身上特有的那种聪慧劲儿也让老师对他格外欣赏,这才找着推荐他来北京德云传习社试一试。

可现如今这帮是兄弟,哪个不是经过层层筛选 ,师父亲自挑进来的好苗子?他那点骄傲的东西 在这儿,就是人人随口都能来的最基本技能。

更令周航难过的是,到了北京可能水土不服,一场小感冒恢复后,本来就在倒仓的嗓子更是像那锈了瘢的镜儿。这相声演员靠的就是一张嘴吃饭,当初正是靠着还在倒仓的半吊嗓子 唱了一段小曲儿引得师父赏识。

现如今,自己这是快连吃饭的家伙都守不住了。都说这倒仓是门技术活,好了嗓音能恢复且更添一丝韵味;但万一…

但万一这次没休整好,给嗓子耽误了,那自己的梦想和人生这就从此断送了……他不敢细想。

在追求梦想学艺的路上坎坷重重,在北京的集体生活也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心。

这一班儿的哥几个,大多数人都是北京天津河北本地人,人家就在这儿自己家门口首家待业的,赶上星期礼拜还能回家吃个饭,

年龄上下相差不过四五岁,可长个子这儿事儿没人按年龄大小分配。年龄最小的大楠,早都比自己高了大半个脑袋,你找谁讲理去?

周航掰手指算,自己这个月生日过完就十五了, 勉强和师父个头差不多。嘴上说着无所谓,心里哪可能真的一点儿不在乎?

虽说是一心奔着老艺术的方向前进,但防不了这些外界的因素:身高长相的不理想、人生地不熟的漂泊、都压在一个15岁少年敏感的内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