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1 / 7)

自开天辟地般的初始之事以来,李德贤这个人物如同刚从浑沌中破壳而出的雏鸡,懵懂无知又满身稚气,其一举手一投足之间,尽是未经世事磨砺的生涩与鲁莽痕迹。然而,随着时光如流水般悄然流逝,他的身影在岁月的砥砺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犹如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在风雨洗礼中逐渐显露出内在有序且沉稳成熟的质地。此刻的动作举止,已然没有了昔日的青涩莽撞,而是如春雨细润大地般悄无声息地渐次娴熟起来,那是一种内敛而有力的成长。

这日,靖江帝端坐于龙椅之上,那威严的身影笼罩在金碧辉煌的大殿之中,手中紧握的册页仿佛承载着千斤重担的真相。他凝神屏息,一字一句细读其间,心神随之跌宕起伏,直至深处荡起波澜壮阔的惊异之潮。

原来,记载中的李德贤竟有着井然有序治理数千人众的卓越才能,这样的才干实乃人间罕有,堪称凤毛麟角的存在。他的管理之道并不粗犷敷衍,反而展现出一种细致入微的匠心独运,无论是面对寥寥数人的小组还是浩浩荡荡的大队,都能调度得恰到好处,如臂使指。在他的引领下,众人各司其职,秩序井然,俨然形成了一幅生动和谐的画卷。笔札所载之事,无一处疏漏,字句间流淌着详尽真实的记录,仿佛能让人触摸到林小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用心累积的汗水与智慧。

靖江帝眼见此情此景,内心涌动着深深的感慨,嘴角不禁勾勒出一抹欣然微笑,似乎是对李德贤卓越才能的赞许,也是对林小风默默付出的肯定。他再次翻阅那些笔记,尽管字迹朴拙,却透着一股诚挚和坚韧,就如黄土高原上顽强生长的小草,虽不华丽却饱含生命力。这份真实与质朴,使得靖江帝心中笃定无疑,即便是盲人摸象也能感知到,这些厚重的文字正是出自林小风之手,决计不会有任何错认。

靖江帝的身体在龙椅上微微一动,犹如千年古树在风中发出沉闷的低吟,随后他起身,步伐悠然却坚定地向李德贤踱去。那双宽大如磐石的手掌,在空中划过一道庄重而富有深意的弧线,最终轻轻搭在了李德贤瘦削的肩头。他的声音如同暮色下的洪钟,低沉而内敛,每一个字都仿佛承载着岁月的重量和理解的深度:“朕此刻已然洞察,朕先前对你有所误解,德贤呐,你的所作所为实乃上佳之策,明智之举。”

此言一出,仿佛是春风吹皱湖面,激起李德贤内心情感的层层涟漪,那些被压抑的情感瞬间如潮水般汹涌澎湃,翻滚在他心底,冲破堤岸。滚滚热泪在眼眶中凝聚,晶莹剔透,映照出对靖江帝深深的理解与感激之情。他不自主地向前迈出半步,像是要以这微小的动作靠近靖江帝,用最朴素的方式表达内心的感激涕零。

然而,就在这一瞬之间,靖江帝的眼神陡然变得严肃起来,像是一道严厉而又慈爱的光束直射李德贤。他轻轻推开李德贤,那动作虽轻,却充满了无尽的威严与期望。靖江帝的话语再次回荡在大殿之中,语重心长,每一个音节都在敲击着李德贤的心房:“收起你的眼泪,储君应当具备储君应有的庄重气度,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这才是你应有的模样。”

李德贤闻听此言,身体微微一颤,犹如寒冰初融,他迅速调整情绪,用力点了点头,那泪水在眼眶中打转,却坚决不肯滑落。他强忍住满腔的情绪,后退一步,重新恢复了作为储君应有的庄重姿态,挺直脊梁,目光坚定地望向靖江帝。

这一切微妙的情感动荡,都被角落里静观其变的林小风看在眼里,心中不禁泛起一丝冷峻的嘲讽。皇家之内,哪怕是最细微的情感流露,也要被严格地框定在规矩与礼数之中,这处世之道的艰难曲折,以及人性与权力之间的微妙博弈,在这一刻展现得淋漓尽致。

靖江帝的面色犹如春日云彩,瞬息万变之间流露出帝王的深沉与变幻莫测,他的目光犹如初春湖水般在林小风身上流淌,那笑容恰似雨后初晴的天边虹霓,温润而明亮。他的话语如珍珠滚落玉盘,字字珠玑:“然而此事之圆满落幕,实则林爱卿你的奋力支撑举足轻重,朕内心深处深受感动,这喜悦之情,仿佛满溢的泉水无法用言语尽数描绘。”林小风闻此言,面上泛起一抹淡然且谦逊的笑容,那笑容宛如秋水共长天一色,平静而深邃。他垂下眼帘,眉宇间凝聚着诚恳与坚定:“微臣不敢居功自傲,这仅是为臣子者应尽之本分。况且,臣深受太子殿下的赤诚之心所感召,其纯真无瑕犹如明镜照人,常令我自觉才疏学浅,愧疚不已。”此刻,林小风心中暗思,尽管李德贤行事严谨得近乎苛刻,却也掩藏不住一份童趣盎然的心性,倘若换作今日世道,想必他也定会陪伴太子直至夜阑人静,共享电脑游戏带来的欢乐时光。

靖江帝悠然挥手,笑声中蕴含着帝王独有的洒脱与威严,话题在他口中转折自如,如同流水行云,话语间渗透出深深的人生感慨:“不论其他纷繁事务,朕此次微服出行,感触颇多,诸多亟待解决之事,还需向你这位忠勇能干之臣请教商榷。”他的声音犹如洪钟,在空旷的大殿内回荡不绝,每个音节都重重敲击在众人的心头,“你可曾听闻民间有位名叫杨白溪的人物?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