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1 / 6)

林小风闻此言,仿佛被无形的鞭子抽打在心上,面色瞬息万变,阴晴不定如风云交汇。他的眼神犹如一池深潭,映照出复杂难明的情绪涟漪,一圈圈荡漾开来,既有愤慨又有哀怨,更有那难以言表的自我审视与挣扎。他口中反复咀嚼着这句尖锐刺耳的评价,宛如含石饮水,苦涩滋味在舌尖百转千回,最终化为低沉的喃喃自语,如同秋夜寒风吹过空旷原野,既是在咒骂世态炎凉的无情,又似在哀叹自身际遇的坎坷。

只见林小风微微低下头颅,那双深陷眼窝的眼睛中,流露出一种无法遮掩的悲凉与无奈。他开始摇动起那颗满载智慧却又饱受沧桑的头颅,动作缓慢而沉重,每一次摆动都似乎在向世界宣告他内心深处的痛苦和挣扎。那悠长而沉痛的叹息声随之响起,像是秋叶从枝头飘落,在空中划过一道孤寂的弧线,最后落地时发出的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却承载了无尽的落莫与无奈,仿佛整个秋天的凄凉都被凝结在这声叹息之中。

“唉——”他低声长叹,嗓音沙哑却有力,“世人皆言,百无一用是书生,此言一出,实乃令人心头滴血、扼腕叹息之事矣!”这一字一句,带着对现实的控诉,也蕴藏着对命运的无力反抗,更像是一曲挽歌,唱出了知识人面对世俗偏见时的孤独与坚守。

在这番肺腑之言乍然倾泻而出之际,犹如沉寂已久的天际陡然划破一道裂痕,那声音振聋发聩,在场的众生百态纷纷瞠目结舌,面面相觑之后,却犹如预谋已久的阴谋得逞,爆发出一阵阵得意而尖酸的窃笑与嘲讽。他们仿佛化身为一群饥肠辘辘的乌鸦,顷刻间盘旋聚拢,对准了林小风这个孤独的身影,以一种群起攻之的姿态,争相投掷出一把把语言的利剑,字句之中满载着刻薄与讥诮,嘲笑他言语中的贫瘠与无力,暗地里将他刻画成一个只会空谈理论、在现实世界中蹒跚摸索的书呆子。

面对这铺天盖地的挑衅与侮辱,林小风并未沉溺于无尽的唇枪舌战,反而挺直脊梁,一股决绝的光芒在他眼中熠熠生辉。他选择不再压抑心中那股郁积已久的愤懑,如同江河冲破堤坝般释放自我。此刻,他的眉宇之间凝聚起一片愁云惨雾,紧锁的双眉宛如两座峭壁,其间流淌的是坚韧不屈的决心;眼眸深处,则是怒火在熊熊燃烧,犹如炼狱之焰,炽热而深邃。他喉咙里滚动着一股蓄势待发的力量,仿佛山洪即将爆发前的沉闷低吼。终于,那股力量如雷霆万钧般炸裂开来,从他口中破口而出,一字一句,皆如珠玑璀璨,锋芒毕露,毫无半点保留。

他的话语犀利直接,像是一柄出鞘的锐剑,寒光闪烁,精准而无情地刺向那些道貌岸然者脸上挂着的虚伪面具,每一词一句都力透纸背,直指人心,让人无法回避。在这个瞬间,林小风不再是那个被众人嘲讽的书生,而是以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将自身转变为了一部行走的檄文,用最真实的语言揭示了世间的丑陋与虚假。

然而,这突如其来的举动,犹如一把利刃刺入了学士们平素温润如玉的心境之中,使得他们原本文质彬彬的脸庞因无法抑制的愤慨而扭曲变形。个个面色由淡雅的白转为铁青之色,仿佛被阴霾笼罩,瞬间勃然大怒的情绪在他们的眼眸中熊熊燃烧。一时间,他们异口同声地对林小风发起了猛烈的指责,他的举止在他们眼中变得粗鄙不堪,言语间流露出的直率与犀利更是触碰到了他们心中那块读书人引以为傲的清高与风骨底线。他们将林小风的行为比附于市井小人的狡猾把戏,痛心疾首地认为他背离了儒家所弘扬的君子之道,行径已至不堪。

在这群学士的眼帘里,林小风的形象如同一幅生动的画卷,从先前那个备受敬仰的书生角色骤然跌落,成为众人鄙夷、唾弃的对象。此刻,林小风这位怀揣凌云壮志、内心骄傲若狮的青年,在周围嘈杂纷乱的声音浪潮冲击之下,内心却如同滚沸的开水般翻腾不止。他并未因此退缩,反而挺身而起,步伐沉稳有力,宛如一位威严的将领登上战车,矗立其上,独立而又坚韧,就像一座孤峰傲视群山。

他的视线自高处缓缓落下,那双深邃如夜空的眼眸逐一扫过人群,目光锐利,仿佛能洞穿一切虚伪和喧嚣,寻找着那股激起千层浪的源头。不急不躁,他从容不迫地解开腰间的束带,这一系列动作中蕴含着一种超脱世俗的淡然与威严并存的气息。紧接着,他以平静却又充满震慑力的语气向四周的人群发出质问:“诸位可听真,究竟是何人在那里絮絮叨叨,扰人耳目?我倒要让他亲自品尝一下这杯‘热茶’的辛辣滋味!”此言一出,犹如一块巨石投入湖面,空气瞬间凝固成冰,周遭众人面面相觑,无人敢抬眼与其对视,纷纷低垂下头颅,连呼吸都小心翼翼地压抑至极,生怕自己的任何一丝动静会触碰到林小风的雷霆之怒,引来一场难以预料的风暴。

王景文,这位始终胸怀全局、性格温润如玉的大哥,在目睹此情此景时,眼帘下垂的眉头悄然皱起,犹如一幅深思熟虑的画卷。他稳步向前,那步伐里满载着兄长般的沉稳与关怀,劝告的话语在唇齿间流转:“罢了,贤弟,此时此刻,陛下还在翘首以盼我们的到来,若是因为这一时的怒火,将他们逼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