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3 / 6)

智勇点头确认。李德贤满意一笑:“很好,速去为本宫挑选两名可靠的侍卫,务必保密,如有泄露消息,本宫会让你尝尝再度受刑之苦!”欧智勇不敢多问,擦去额头的冷汗,匆忙离去,心想今日殿下情绪起伏不定,只好一切听从吩咐行事。

··········································

未过多时,欧智勇引领着两名护卫来到了东宫。李德贤见人已齐备,立即威严地下达命令:“你们三人随我一同行动,路上无需多言!”话音刚落,他不待众人回应,便径直迈开大步走出门外。

此时夜幕低垂,皇宫内的巡夜卫士正在各处严谨巡查。李德贤带着三名护卫快步赶往尚宝监,在途中遇到的宫卫见到太子亲至,皆是面露敬畏,不敢多问,于是他们一行畅通无阻地抵达了尚宝监门前。

甫一踏入殿门,一名机敏的太监即刻上前躬身迎候。然而李德贤并未停留寒暄,只匆匆询问王景文所在何处后,便独自踏上了寻访之路。当他在一处灯火通明的偏殿找到王景文时,只见这位尚宝监掌事正端坐案前,脸上挂着淡淡的笑容,见太子突然驾临,不由得疑惑发问:“太子殿下深夜至此,不知此刻是何等紧要之事?”话语中透出一丝惊讶与警惕。

李德贤没有立刻回答,而是环顾四周,确保无人窃听之后,才压低声音对王景文说:“本宫此次前来,实有大事相商。父皇对本宫所提之事始终不予采纳,而林公离京后,朝堂之上再无能人辅佐,如今粮荒严重,灾民流离失所,吾欲有所作为,却又处处受阻。”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迫切和坚定,似乎决心已定,要在这漆黑的夜晚谋划一场颠覆性的行动。

王景文听闻此言,脸色微变,显然对于太子的焦虑深感理解,但他仍保持着镇定,沉吟片刻后回应道:“殿下忧虑国事,老奴自当全力配合。但此事需谨慎行事,毕竟牵涉甚广,稍有不慎,恐将引发朝廷动荡,甚至祸及自身。请殿下先示下具体计划,老奴或可提供些许建议。”

李德贤听罢,点了点头,遂将自己的想法一一阐述。殿内烛火摇曳,映照在两人凝重的脸庞上,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一场宫廷风暴。而在殿外守候的三名护卫,则只能通过那微微晃动的光影猜测殿内正在进行的密谈内容,每个人的心头都笼罩着一层紧张与不安,静待着未知的命运安排。

李德贤嘴角一撇,脸上闪过一丝神秘莫测的笑容,低语道:“有要事相商,且速速清除此室之人,不得留一人!”王景文闻听此言,面色微变,显得犹豫不决,低声回应:“殿下,此事在此处述说并无大碍,仅你我二人在场,旁人断无机会偷听。”

然而,李德贤双目圆睁,厉声质问:“岂有此理!本宫所言,汝竟敢质疑?此事关乎重大,必须将余人尽数遣离!”王景文面露难色,经过一番内心挣扎,最终还是拗不过太子的坚持。

“不必多言,即刻照办!本宫还需回宫安歇!”李德贤急切催促。王景文无奈之下,只好咬牙答应:“是,殿下稍候片刻,老奴这就去处理。”

不多时,王景文气喘吁吁地返回,满脸堆笑:“殿下,现在室内已无他人,您可否告知详情?”李德贤满意地点点头,再次压低声音,语气愈发神秘:“其实并不复杂,近来本宫参与报纸事务,发现有一则传闻甚为蹊跷。据报馆探得消息,父皇如今所使用的印玺似乎被调换,并非当年原物!真品印玺龙尾之处有细微痕迹,故特来向你求证此事。”

“若传言属实,父皇以假印发布命令,后果不堪设想!快带本宫查看印玺!”王景文一听,脸色骤变,惊愕万分:“怎会有如此说法!靖江立国之初,印玺从未更替,老奴每日必亲自查验,绝不可能出错!这一定是民间谣传无疑!”

李德贤轻叹一口气,眉头紧锁:“即便如此,民间流传这样的传闻,实在令人难以安心。今日请你一同核实,此事不可泄露给第三人知道。若是谣言,本宫立刻下令在报上辟谣,以免损害父皇威严。”

王景文思索片刻后,引领李德贤来到存放印玺之处,小心翼翼地取出玉玺置于案上,确信并无划痕。“请殿下细观,实属谣传,老奴不敢有丝毫懈怠!”李德贤接过玉玺仔细审视,确认无误后才露出释然的笑容:“果然是空穴来风,现下本宫心中石头落地矣。”

就在这时,李德贤突然感觉身后有人靠近,他迅速出手,王景文猝不及防倒在地上。李德贤手握宝玺,目光中闪烁着兴奋与狡黠,脑海中回想起北廊坊街头斗殴的经验,此刻终于派上了用场。随后,他在室内四处翻找,找出几卷空白圣旨并悉数归位,一切恢复如初。

李德贤唤欧智勇和两名侍卫进入室内,三人见到昏倒在地的王景文,无不惊恐不安。欧智勇战战兢兢地呼唤:“干爹,干爹!”李德贤冷冷地道:“将他抬至本宫寝宫,此事若泄露出去,你们都将人头不保!若不想死,就必须听从本宫安排,清楚了吗?”三人皆是惶恐地点了点头。

李德贤怀揣宝玺,率领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