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1 / 11)

乌日格迅速侧头询问布哈斯赫,随后回禀于帝:“布哈斯赫喜好比武切磋,在我古蒙国已无敌手,故特来靖江寻求能够一较高下的勇士。”

此话一出,群臣皆纷纷侧目,面带惊异之色,目光齐刷刷聚焦在布哈斯赫那魁梧的身影上。林小风眼波流转,嘴角钩勒出一抹深意满满的微笑,内心早已洞察到布哈斯赫此举背后的真实意图。

靖江帝闻得布哈斯赫草原无敌的传奇事迹,不禁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再次详细询问其详情。乌日格答道:“布哈斯赫确实是我古蒙国的第一勇士,力大无穷,无人能敌。”

皇帝听罢愈发欣喜,欣然答应为布哈斯赫寻觅对手,以一场比武较量作为两国间武艺交流的开篇。王景文接到命令后,旋即离去,不多时便领着一位身高近一米九的壮硕男子良成勋步入宴会厅。良成勋面色沉静如水,双目炯炯有神地直视布哈斯赫,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场弥漫开来,令整个空间为之凝固。

良成勋手持宝刀阔步而出,与布哈斯赫相对而立,顷刻间宴会厅内的气氛变得紧张而肃穆。尽管布哈斯赫身材魁伟如山,擅长使枪,靖江帝还是下令取来兵器供其使用。乌日格向众人介绍布哈斯赫所善用的武器类型,于是侍从呈上了长刀与一根两米长短的长枪。布哈斯赫手中那把看似短小的长枪,在旁人眼中犹如孩童玩具,然而枪尖所散发出的凌厉气势却让人不敢小觑。反观良成勋,手持宝刀英姿勃发,举手投足间尽显武林高手的从容与洒脱,引来靖江帝与众臣的一片赞叹之声。

靖江帝注意到布哈斯赫手中的长枪略显短小,示意更换。乌日格征询布哈斯赫意见,而布哈斯赫却淡然表示,这把轻巧短小的长枪正合心意,无需替换。对决正式拉开帷幕,良成勋身形矫健如猎豹般瞬间逼近布哈斯赫,布哈斯赫则稳如泰山,面对来势汹汹的良成勋,突然松开手中长枪,将其疾速掷向对方。全场瞬息之间陷入死寂,只看见那枪尖如流星赶月般直奔良成勋而去。关键时刻,良成勋反应敏捷,飞身弹开枪尖,借势旋转一周,变换招式向布哈斯赫刺去。布哈斯赫见状亦毫不示弱,手腕灵动一转,枪尖回挑,二人激烈交锋,剑拔弩张,变幻莫测,令人目眩神迷。尤为惊人的是,良成勋竟施展了一记滑铲绝技,这一幕让在场所有人瞠目结舌,即便是久经世事的林小风也不禁站起身来,连连惊叹,场面一时达到高潮。

在万众瞩目之下,良成勋果决地施展滑铲技巧直逼布哈斯赫脚下,他面色坚毅如铁,而布哈斯赫则单腿独立,右足高悬于半空之中,仿佛一只伺机而动的猎豹,在等待最佳反击时机。就在良成勋挥刀欲出之际,布哈斯赫突兀地将右足重重踏下,刹那间,整个大殿仿佛被一股震耳欲聋的雷鸣所震撼,空气凝滞得几乎令人窒息,耳边回荡着令人胆寒的惨叫与骨骼断裂之声。众人惊骇地望去,只见良成勋胸膛凹陷,生死未卜,即使在极度痛苦中紧闭双眼,依然保持着英勇不屈的姿态屹立不倒。靖江帝目睹此景,脸色瞬息之间变得阴沉如墨,立即下令将重伤的良成勋紧急送往太医院救治。

王景文亦是面露悲痛之色,心急如焚,而靖江帝自觉颜面受损,却仍强作镇定。乌日格见状立刻拱手致歉,神情显得颇为不安。靖江帝宽慰道:“武斗之中意外难免,不必过于自责。”得知布哈斯赫武功超群后,靖江帝询问他是否尽兴,布哈斯赫直言良成勋远远不及谢洪信,并且明确表达了希望与谢洪信一较高下的愿望。当靖江帝听到“谢洪信”这个名字时,心头顿时掠过一丝疑惑,经过王景文的提醒才记起此人正是阳曲县缝人谷中的力士。虽然靖江帝对谢洪信的评价并不甚高,但在面对布哈斯赫那坚决挑战的目光和意愿,最终还是答应让布哈斯赫在京师中挑选高手进行比试。

然而,布哈斯赫坚持要再次与谢洪信对决,靖江帝遂向林小风咨询此事。但林小风以谢洪信身体抱恙为由婉转推辞了这一请求。布哈斯赫对此表示怀疑,态度坚决地表明自己愿意等到谢洪信病愈再战。靖江帝默然观察着二人之间的交锋与互动,群臣也在私下里窃窃私语,议论纷纷。乌日格深知这场比武可能牵动两国大局,试图劝阻布哈斯赫冷静处理。最终,林小风权衡再三后提出五日后在新建的足球场上举行比武,并且对外开放给百姓观看。靖江帝听闻这个提议,略微思索之后,决定相信林小风的安排。

群臣对于林小风的这一大胆之举感到惊讶不已,首辅白永元更是提出了不要因此事扰民的建议。靖江帝犹豫片刻,看到林小风眼神中流露出的坚定自信,终于决定信任他的筹划。于是,靖江帝正式批准了这场公开较量,两国将以武会友的方式,通过比武展现各自的国威与实力,同时也借此机会增进民间交流,弘扬尚武精神。在这场关乎尊严与荣誉的较量背后,靖江帝、乌日格以及林小风各自怀着不同的考量,他们心中的盘算犹如棋局般错综复杂,而这一切都将随着比武之日的到来逐渐揭晓。

乌日格眼见靖江帝对布哈斯赫的比武请求点头应允,内心犹如绷紧的弓弦,忧虑布哈斯赫的一己之欲可能会触及到与林小风之间微妙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