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剑指西域(2 / 2)

少事情要做。

剩下的那些橡胶树种子需要种在海南岛上,新武器的验收也需要他监督,处理过这些,他还要尽快去跑1趟天涯海角。

他上次带回来的橡胶看着不少,但是对整个岭南而言只不过是杯水车薪,大量的蒸汽机制造对橡胶的消耗量可不小。

即便种下去的橡胶树全部成活,想要用上本土的橡胶至少也要等7年到8年的时间,这期间的橡胶主要来源还得靠他1趟趟的运输。

另外,有了橡胶,很多其他的项目也可以启动了,比如制造电缆和有线电报机等。

无线电报机就那么几台,经过几年的使用,备件已经不多了,以现有的技术要造出无线电报机不算难,但是要造出好用的无线电报机就很困难了,别的不说,仅仅是那些电子管就不是他现在能搞定的。

大唐高效的通讯方式最终还是要落实到技术要求相对较低的有线电报上。

他回到新州的时候正赶上知行学院的第4期学生开学。

连续每年都招生,知行学院现在的学生数量已经超过了两万,生源质量不免出现了下降。

百家门的教职工建议减少第4期的招生数量,1方面可以保证教学质量,另1方面也能减轻邹浩然的经济负担。

但是邹浩然没有接受他们的建议,反而是再次扩大了招生规模。

他说:“我要做的从来不是精英教育,我要的是大批有文化的技术工人,高端的人才在教学过程中会被筛选出来,不会耽误学院的教学,至于说金钱上的压力,根本不存在,你们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兴地教好学生便好。”

“不是所有的读书人都要成为社会精英,那不现实,我们现阶段要做的就是大量的培养拥有基础文化和能力的学生,等他们毕业,才是我们知行学院在大唐真正扎根的时候。”

两万多人的学院采用军事化管理,但是人数1多难免出现各种问题。

邹浩然不想因为1些琐事耽误教学进度,在新州北面的3个县花费重金,同时建立起3个分校来分流不同年级和成绩的学生,进1步提高教学效率,减少因为单个学院因为规模过大引起的种种麻烦。

对于教育,邹浩然准备常抓不放,投入的手笔1年比1年大,看的许敬宗炎热无比。

他也想在岭南其他地方兴办教育,奈何岭南官府囊中羞涩,只能先办了十几所规模很小的县学。

新生入校仪式上,他向邹浩然抱怨官府给县学的拨款太少,邹浩然毫不吝啬的承诺要投资在岭南所有州县建立1百所3年制的基础小学。

当然,他不会白花钱,许敬宗要是愿意接受他的捐助,基础小学的所有课程中,执行学派的小学阶段课程要占1半,并且学生毕业之后知行学院要择优录取,不能便宜了其他人。

许敬宗是个人精,没敢当场答应,回去和李道玄等人商量了好几天,又请示了李2才刚接受邹浩然开出的条件。

李2本着借鸡生蛋的想法,反正小学培养出的人还是他的治下子民,邹浩然愿意掏钱办教育,还省的他花费呢!

老冯听说邹浩然和许敬宗合作办学校,也插了1脚。

同样的,他也不会白花钱,他的条件是邹浩然和许敬宗负责学校的师资,冯家每年拿出1部分钱财,资助十所小学,但邹浩然要帮冯家建立1所专门培养航海和海贸人才的学校,冯家资助的小学里要无条件招收不少于1半的寮人和俚人的孩子入学。

老冯还是很大气的,眼光也够长远。

大气是说冯家自己上岸也要带着那些与冯家亲近的百越族人,眼光长远是指老冯看出了未来的大唐海贸必然会强势崛起,抢先掌握海贸和航海的专业人才库,冯家未来必定会在海贸上获利颇丰。

邹浩然都忍不住给老冯点了个赞。

办学校这种事情自然不用他亲自动手,不过验收新武器就需要他亲自出面了,毕竟整个大唐,最了解火器的人只有他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