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刘工的最短最优路径(1 / 3)

又是一天的工作结束了,回到家里。。。

晚饭过后,林自强坐在客厅沙发上休息,明婉晴又泡了一壶普洱熟茶,端了一杯给奶奶,然后端了一杯给林自强。

林久浩和丁琪琪也各自倒了一杯茶,凑到林自强身边。

“你们俩,这是要干嘛?”林自强隐隐感觉到,这俩货现在的行为有点默契,‘默契说明协作,协作说明需要并行处理,并行处理一定是有事情要。。。’

“哥,最短最优路径。”丁琪琪把几张打印好的A4纸,递到林久浩手里。

“爸,最短最优路径。”林久浩也不看,就递给了林自强。

“什么?什么?最短最优路径的?”林自强放下茶杯接过纸来。

丁琪琪解释道:“就是我们单位的那个,特别让人讨厌的,秃了半个脑袋的,我们处室的头儿,刘工,他说的,有关多元关联拟脑技术的需要,提交给我,我提交给我哥,然后我哥给您,这是解决问题的最短最优路径。”。

“哦,这么个最短路径。”林自强明白了,认真地看了起来。

“特别讨厌。”丁琪琪还补充了一句,然后喝了口茶。

不一会儿,“久浩,你看过这个需求了吗?不错呀。”林自强看完以后,不但没有不高兴,还夸奖了一下。

“还不错呢?爸,您是没有见到他本人,这刘工可爱占技术便宜呢,还让我哥帮着他写算法。。。我,我真想揍宁雪一顿。”丁琪琪为林久浩打抱不平,思维是跳跃的。

“爸,您看了吗?我也觉得不错。”林久浩也有同感。

“哥,你怎么跟刘工一伙呀。。。我找奶奶去了。”丁琪琪不掺和了,找个理由溜了。

“久浩,这个动态库需求很不错,我们在设计多元关联拟脑技术的时候,就想到过,小规模动态库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你看这里,这不就来了。”林自强指着纸上的几行字说道。

“是的,而且是在实际环境中发现了这种需求,研究的机器人计算动平衡算法中,也已经使用了动态库理念。”林久浩说道。

“对,是动态库理念,不过,他们用的还是静态库传参模拟的动态库计算,但是,这种静态库传参明显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林自强继续说道。

“我们原有的软件系统,暂时无法提供动态库模型,所以使用静态库模拟的动态信息元传参计算的方式,真正的动态库模型,一定是,为每一个参与计算的信息元开设独立的进程,由独立的进程跟踪动态信息元的计算变化,然后再传导参数到关联信息元。“林久浩说道。

“静态库模型,信息元传参模拟确实达不到真正的动态库计算的效果。”林自强思考着说道。

“用静态库模拟的方式,不但限制了动态信息元的计算能力,而且在多信息元参数传导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参数传导时间不同步,且紊乱无序导致延迟问题。。。有些麻烦。”林久浩说完,喝了口茶。

“你说的问题,我以前就思维推导过了,只是没有遇到实际的需求,所以还没有集中力量解决,今天琪琪的单位提出这样的问题,我就先把我的第一步设想说一下。”林自强。

“爸,您太厉害了,您居然都想过这些问题了。”林久浩。

“思维推导呀,我有开发基础了,就要多想想,多元关联拟脑还有哪些应用场景,会遇到什么样的实际问题,然后怎么用多元关联拟脑技术解决,推动我们的技术发展,我一直这么做的。”林自强。

“哦,也~~~厉害,您说吧。”林久浩把茶喝光,放下杯子认真听讲。

“我们的信息元现在已经完成类脑细胞存储方式,即编码对应地址的方式,不过,在信息元向直接关联信息元传输参数的时候,如果关联信息元的地址超越了自己所在的服务器,就需要返回到‘编码索引’服务器去寻址,这个过程会耽误一点时间。”林自强说道。

“这种情况下,耽误时间是很少的,刘工的意思好像也不是这样的。”林久浩。

“这是我要考虑的问题,刘工的需求主要是针对关联信息元动态变化如何控制过程,如何关闭无效的思维路径,他的意思是把这个控制功能,放在传参过程中,这一点与我的想法是一致的。”林自强。

“爸,我们以前的静态库是直接传参的,就是信息元发生变化,直接通过关联信息元的地址,将参数传导给关联信息元,不需要中间过程。”林久浩。

“因为原来的多元关联拟脑模型是静态库模型,参数只要传过去就可以了,不用控制时间片同步问题,也不用考虑无效思维路径湮灭问题,但是,刘工的动态库的需求超越了我们原有的静态库功能,所以就需要升级相关功能。”林自强解释道。

“确实,他提出的这种功能,现在是在静态库模型上,在执行脑编写大量代码实现的,我们怎么帮助他解决一下?”林久浩问道。

“加一个传参控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