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春江花月夜(1 / 2)

“《浔江夜月》,倒是一首好曲子。”王维有些意犹未尽地点了点头。

常安点点头,然后凑到顾鲤的耳边,问道:“顾娘觉得好听吗?”

“挺好听的。”顾鲤点点头,说道。

“那永和兄今日不知是否能再作一首诗,与此曲相称。”杜诚明问道。

“作诗?”常安眉头一挑,笑了笑,摇着头说道:“作诗便罢了吧。”

“这曲子倒是个好曲子,只不过我作不出能与此曲相和的诗,不过倒是可以新题一个曲名。”

在座的各位都感到一些疑惑,就连顾鲤都愣了一下。对于以前的常安,什么样的千古名句都是张口便来,但是今日却如此干脆地就说自己作不出来。

“不应该啊,”崔湖锦拿着酒杯,有些疑惑地说道,“是这曲子太好了吗?”

“确实是因为曲子好,我作不出与之相匹配的诗。”常安说道,“再好再好,我也只能填一个曲名。”

“苏梦,这个曲子是从哪里学来的?”

“前段时间我去教坊里,正好听到有人在弹奏此曲,便问来了曲谱。”苏梦回答道。

“原来是这样......”常安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还请永和兄说一说,该改为何曲名?”对乐曲颇有研究的王维此时也开始好奇了,不知道常安能给这个曲子起什么名字,便问道。

“不如叫《春江花月夜》。”常安说道。

《浔江夜月》这个曲谱第一次出现是在乾隆时期,但是也只是一种派别的弹奏方式。所以就还有史料认为这个曲子其实早已出现,没想到唐朝时也已经有了,而《春江花月夜》这个曲名是在二十世纪才出现的。

“春江花月夜?”

几人都面面相觑,常安挑了一下眉头,难道他们不知道这首名诗?

“永和兄,这春江花月夜是何意思?为何要用于命名此曲。”王维首先问道。

“这是一位张姓老先生的诗,诗名就叫《春江花月夜》,单凭此诗,便能压下我们全大唐的所有诗句。”常安解释道,“也唯有此诗,能与这《浔江夜月》相和。”

“这首诗真有那么好?但是我们却从未听过啊。”杜诚明也疑惑地问道,随即又转向周围的几人,问道:“你们听说过吗?”

崔张赵高四人都摇了摇头,表示不知道,高适也是说道:“不知永和兄是否念一念,让我们辨认辨认。”

常安此时的疑惑远远超于他们,便命一个丫鬟取来了纸笔,在上面写了起来: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春江花月夜,张若虚著:”

写完之后,他就将诗纸铺到了桌上,让众人看了起来,同时解释道:“这是张若虚先生所写的诗,你们当真没听过?”

众人读完了诗,都不由得开始赞叹:

“果真是好诗,诗情画意、世间哲理皆融于其中,竟不觉得有冲突不妥。”王维赞道。

“此诗意境空明,想象奇特,语言自然隽永,韵律宛转悠扬,无可挑剔......”就连平日里吊儿郎当的杜诚明,在读完这首诗后也是感到肃然。

“我竟从未读过此诗,这位名为张若虚的世外高人,当真了不起。”苏梦说道,“只是常安,这诗你是从何处得知的?”

“这个无关紧要......”常安看了看周围的众人,也不知这在后世流传甚广的名篇,竟在诞生的那个朝代无人问津。“就《春江花月夜》此诗,才可配《浔江夜月》。”

“既然如此......”此时苏梦喊来了一个侍女,吩咐道:“你下去,让人改了这个《浔江夜月》的曲名,改为《春江花月夜》,日后就牌子上就挂用这个名字。”

“是。”

“等一下!”

丫鬟刚打算离开,常安就又叫住了她,随后将桌面上的诗纸交给了她,吩咐道:“顺便把这首诗吵到诗板上,连同作者也一并写上去。”

“是。”丫鬟拿过诗纸,离开了。

“常郎......”一直不怎么说话的顾鲤此时拉了拉常安的衣角,小声地问道:“这首诗是不是常郎自己写出来,然后说是别人写的啊?”

“当然不是,”常安笑着回答道,“难道顾娘要以为所有的好诗都是我写的吗?”

“噢,好吧。”顾鲤撇了撇嘴,说道,“我读过的诗里最多的,就只有常郎的诗,所以我就以为这也是常郎写的。”

常安宠溺地摸了摸顾鲤的脑袋,此时就有丫鬟端着菜品上来了,摆到了常安等人面前的桌上。

“饿了没有?”常安一边问着,一边往顾鲤面前的碟子里添菜,“饿了就先吃点东西。”

说着,又往顾鲤的碟子里夹了些肉,此时就听到杜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