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意外之旅(一)(1 / 2)

翏依芭女神 梦随心安 838 字 2个月前

周三晚上,一阵急促的电话响起,是石城市医学院的王辉峰队长打来的。

“小蓝同学,这个周六上午十点,我们学院有个活动,能来参加吗?”

面对王队长充满着真诚和期待的语气,我痛快的答应了,“嗯,不会给你们添麻烦吧?”

“不会,不会,你们来了就知道了。”

“好的,麻烦您把地址发给我。”

“小蓝同学,你买好票,告诉我车次就可以,我去车站接你。”王队长一如既往的热情。

“不用麻烦的,我们自己打车就行。”

“诶,不看我们石城市小,但我们学院有些偏,我自己开车顺路带你们一下。”

见他如此恳切,我也不再推辞,“那好,谢谢您了!”

“周六见!”

周六,也就是一月六日,距离生日还有两天。想想去年的十八岁生日还是在老家县城的学校度过的,现在已经物是人非,心中一阵悲凉。

周六,也是我们和赟煜兄弟一起自习、玩耍的时间。可是直到周五的网课,兄弟俩都没有提来我们学校的事,心中不免有些失落。

带着复杂的心情,我和熹雨顶着寒风坐上了南下的动车。

为了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我在度娘上搜索了石城市医学院。结果让我大吃一惊。原来这个学院组建于战火纷飞的年代,是一所军医学院,最早是以友华的国际主义战士命名,后来因为机构调整、历史变迁,这才改成现在的名字。

更让我意外的是,一个地级市的医学院居然是211院校,在全国医学界也是前十的排名,其中烧伤学科、美容医学科、急救学科竟然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与我所在的晴贝大学医学院不相上下。

当我们走出石城火车站,王辉峰带着一个女同事守候在那里,“小蓝同学,到这里来!”

熹雨一下认出来了,冲我们招手的正是乐观向上、活泼可爱的年轻医生韩也乐。我们快步过去,进行热情的拥抱,“韩姐,这大冷天的,让你们受累了。”

“云妹子、雨妹子,我们可是在一个战壕里奋战过,你俩可别跟我见外啊。”韩也乐拉着我们的手,自然、亲昵又大方。

一路上,韩也乐津津有味的给我们介绍石城市的历史、文化、景点和小吃。

大约四十分钟后,我们来到了石城市医学院。

眼前的阵势让我感到震惊。学院的钟志坚院长亲自在一个广场上迎接。

钟院长五十岁上下,个头不算太高,两鬓斑白,一看就是专家型领导。

“小蓝同学,欢迎你们啊!”简单朴实的几个字,让我们感受到了真诚,如一缕清风拂在心头。

“谢谢钟院长!”我和熹雨不约而同说道,然后鞠了一躬。

“来了就不用拘礼啊,就像回家一样。”钟志坚笑容满面。

王辉峰在前面引导着,很快就来到广场一隅,矗立着大大小小的纪念碑。韩也乐在一旁解释着,“这些都是我们参加各种救援活动的见证。”

我大概数了一下,竟然有六十多个,心中肃然起敬。

再往前,一块碑石前聚集了二十多人,都是参加图什地震救援的队友,个个神情肃穆,胸戴白花。

碑石下一行黑字“向图什地震遇难者致哀!”让我的泪水夺眶而出。条幅下是摆着整整齐齐的一百多束菊花。

待一行人站好,徐慧媛低声说道,“今天是图什地震四十九天祭日,向图什地震遇难者默哀。”

弯腰致礼,心中悲痛与感激油然而生。同时心中也不停自责,竟然忘了今天是尾七的日子。

前方早就摆好了一块块展板,记录了医疗队忙忙碌碌的七个昼夜。学院很用心,给了我和熹雨好几个镜头。

这让我感到很惭愧,毕竟做的并不是很多,也没有多少可以值得称道的。

驻足观看了一会,王辉峰又引导我们来到一片树林中,“这是学院的银杏林,也叫德艺馨园。”

树林中有一块块碑石,记载着近八十年来该学院涌现的名师名家。我怀着崇敬的心情,仰望先辈的功绩与德操。

突然,一个显眼而又熟悉的名字引入眼帘,“方红菱!”我差点失声叫起来。

联系起方奶奶曾经是军医,七十多岁的年龄与碑文上的记载大致相仿,我相信这不是同名同姓,更不是巧合。

紧接着是座谈会,气氛非常自然、活跃,没有一点形式主义、刻意为之的痕迹,身临其中没有压力、没有紧张,大家在一起有说有笑,亲密的就像兄弟姐妹一样。

参加医疗救援的几位队员的发言都是发自肺腑的,没有一个人念稿子,也没有那么多套话。也许这正是团队的凝聚力、亲和力所在吧。

倒是我和熹雨的发言显得有些相形见绌了,“谢谢钟院长和各位前辈、大哥、大姐,地震让我们失去了亲人,失去了父爱